从“马后炮”到“骑象人”

image

撰文丨大胯

阅读提示

  • 个人转载本文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 如果你现在内心浮躁,请关闭这篇文章;
  • 精简的文字虽好,但大多无用,且无可操作性,跟没学并无二致;
  • 为了可操作性,本文牺牲了精简,以“车轱辘话”代替,为的是让文字穿过身体,令其有用且可用;
  • 所以本文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否则难以理解文中的逻辑;
  • 如果你能顺利看完并理解全文,很荣幸!我们是同一类人。

写在前面

历史的魅力在于:

现在看来确定无疑的事情,站在历史的现场看,几乎毫不明显。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果站在当下看历史,我们会觉得一切已经发生的事情都理所当然;但一旦站在当下看未来,我们又会觉得一切都难以拿捏。

比如,在如今的时代:

  • 你是否能够确认我们已经走出了全球的经济危机?
  • 你是否能够确认中国将会在5年后,成为全球第一的超级大国?
  • 你是否能够确认如今研究的人工智能是灾难还是天堂?
  • ……

正文

有趣的是,如果你拿着这些问题去请教相关的专家,他们几乎都能说出一套完整的论述。但问题是,我们无法确定哪一个将会成真。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过了几十年之后再回顾,我们又会觉得答案真的是太明显了。

到时候,如果你再去询问当年的那些专家,哪怕那时的现实和他们当初的预测不同,他们依旧会说出一套完整的论述,证明其必然性……

在学术上,有个名词专门形容这类人,叫“后验主义”,俗称“马后炮”。

特别是在股票行业,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比如,有的人自称“资深股票分析大师”。为了“提高”自己股票预测的概率,并防止把预测错误的矛头指向自己,他往往采取的策略是:对一部分股民承诺某只股票明天会涨,而对另一部分股民宣称这只股票明天会跌。

等到明天开盘,这位“大师”必然会押中一方,而对于押错的那一边,“大师”又能通过某些手段,让争论的矛头指向股民内部,这就是传说中的“江湖骗子”了……

但如果我们把“后验主义”的逻辑反过来看,又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

那些在当时往往看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却发生了。

比如,公元306年,在君士坦丁大帝掌权的罗马帝国,基督教不过就是个小众且神秘的东方教派。

如果当时有专家站出来,声称“基督教将在未来不到100年的时间内成为罗马的国教”,一定会引来哄堂大笑。这就好像是让今天的日本人相信,100年后,印度教克利须那教派将会成为日本的国教一样“滑稽”……

而这些例子,可能又会让那些“后验主义”多了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却也同时会让很多“宿命论者”感到些许失望。因为在宿命论者的世界里,如今这个世界的样子,就是历史推进的必然产物——于是,我们好像必然就会发展出国家,必然就会实现全球化,必然会崇尚人人平等……

在宿命论者面前,谁要是敢承认历史是偶然的产物,必然会令其大惊失色。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描述的那样:

对某个时代了解得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

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

我知道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但反过来思考,对于某个时代越是一知半解,等到最终结果显现时,就越会受到其影响——认为这就是唯一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反而会用“后验”的方式,来解释为什么已发生的结果不可避免。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再看社会上那些宣传“学习无用论”的人是多么得滑稽,如果深入研究,他们往往都具备“后验主义”的特征,他们最喜欢的句式就是:

你看,不出我所料吧……

相反,越是那些活在当时的、更了解情况的人,越看不清历史的走向。但这并不是一种遗憾。

令人欣慰的是,哪怕历史转了几个弯,它依旧会更加钦慕这类明白人。因为预测得越精准,历史越容易波动。反而是这些怀有敬畏之心的一群人,更加智慧,更能够有效合作,更能够当好一个睿智的“骑象人”。

而如果我们耐心观察,这些睿智的“骑象人”往往具备三条原则:

  • “听”大多数人的话;
  •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
  • 最后,自己做决定。

哪怕是这三条,也容易被很多人误解。

比如,第一条,“听”大多数人的话。这并不是代表要“按照大多数人的意思去做”,而是仅仅保持一种能够“听到”大多数人说话的能力——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即可。因为大多数人的话很吵、很杂,且“噪音”很多,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比如,大多数的社会热点。热点之所以为热点,是因为它能够勾起大多数人的神经,但来得也快去得也快,群众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下一波热点吸引。

第二条,“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这也并不是代表“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断学习高手的思维模式,你身边的那些“少数人”也会逐渐减少。在你面对艰难的决策时,没有谁真的能够感同身受,考虑到你所有的困境,最终只剩下你自己的独立思考。

于是,最终只剩下最后一条,自己做决定。在这个阶段,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则和判断标准。依靠这些,你可以积累不少的财富。虽然在别人眼中你形单影只,但是你自己明白:“孤独和寂寞”是两回事,“孤独和孤单”也是两回事。

你甚至会幡然醒悟,曾经的自己因为视野不足而选择的坚持,就相当于是没听完题目就直接抢答。


写在最后

这实际上也使得很多人对“教育”产生了误解。比如,他们会认为“教育”是一种约束。其实不然,一个形象的类比就是: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不管是否戴上眼镜,我们看到的都是同样的世界;但戴上眼镜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也就是说,不管是否接受教育,我们身处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可受教育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选择得更有效,行动起来更有收获。

祝吉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早在纪元初,公元50年,科学工作者一一赛纳卡-古罗马的哲学家、政治家、作家。 “噢,路齐利,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
    秤心阅读 1,833评论 0 0
  •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天气阴 今天是星期天儿子起床很晚,吃完饭就九点多了。 快期...
    董长杰阅读 1,651评论 0 0
  • 离职后,开始找工作。 大城市工作机会特别多,虽然不至于你任性挑工作的程度,但至少不缺工作机会。 发布简历以后,面试...
    粘着泥土的花阅读 1,209评论 2 0
  • 活动简介:原先娇羞的花骨朵,一下子就缀满了枝头 原本寂静的户外,也因多彩的花草 变得有生机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 不...
    泊里许家烧肉阅读 2,3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