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童年时基本没上过学,却成为一名著名的华裔作家。
她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知名电影导演的大片中。
她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从文人家庭到戎马生涯,从国内都市到西北地区,辗转美洲、非洲、欧洲。
她的身上有着一股优雅、知性、睿智的气质。她就是严歌苓。
至今,严歌苓已出版长篇小说约22部,中短篇小说集多种,散文集和传记、剧本若干,获得国内外多项文学大奖。
她的作品刚柔并济,文字流畅自然,浮现出一个个历史中的鲜活人物。多变的写作视角,艺术性的叙事,让读者感受到巨大的文字魅力。
她是如何练就写作的本领,吐起芳兰,惊艳四方的呢?
01 从小爱好阅读写作,练就了她深厚的文学底蕴
严歌苓出生于50年代末,他的父亲、哥哥是作家,母亲是话剧演员。
她刚读一年级,便赶上了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那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她基本上没怎么上学。她的成长途中,每天都有大事件发生,在她的心灵深处刻下了记录。
在家中,她读遍了爷爷和爸爸的藏书。童年时期饱读诗书,奠定了她文学的基础。
12岁的她,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舞蹈演员。闲暇之时,写写小说。
有一次,她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本是自己写着玩,写完寄给哥哥看。
哥哥很喜欢她的小说,便转寄给了《青春》杂志,最终没有发表。
但她的文字却吸引了《青春》编辑周海森的眼球,周海森通过严歌苓哥哥向她正式约稿。
严歌苓重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葱》,在《青春》杂志上发表。
周海森认为严歌苓很有才华,鼓励她继续写下去。
在周海森的鼓励下,严歌苓不断发表小说作品,最终成为一名小说家。
家风酝酿了严歌苓浓厚的文学底蕴,而伯乐的出现,助力严歌苓成为小说界的千里马。
严歌苓无疑是幸运的,虽生长在动荡的时代,却生活在一个浓厚文学家风中。从小戎马生涯,让她练就出优雅、知性、睿智的气质。
所谓的天赋,其实来源于幼年的积累和伯乐的赏识、鼓励。幼年的爱好,或许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02 勤奋,是她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在没出国之前,严歌苓已出版了3部小说,在国内小有名气。
但在一次国际文学交流中,她被交流方的创作环境、文学氛围深深吸引,为了能提升写作水平,她放弃了国内优越的生活,筹备出国留学。
30岁的她,自学英语,在胳膊上写上英语单词,连端个盘子,也在背单词。那时,严歌苓一天只睡了四五个小时。
勤奋的她最终被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的文学写作班录取,她是唯一一个被录取的外国学生。她开始学着用英文写作。
在国外生活了三十年,写作了三十年,她每天用卑微而平常心经营着写作。
早上,别人在睡觉的时候,她已经在写作,别人起来时,她已写完。
她说:“写作几天不去思考,不去写上一段文字的话,我就觉得我锈掉了。”
她每天用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作,然后用大量的时间来看书和思考。
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比寂寞的勤奋,全身心的投入。
03 敏感心,是她持续佳作的源泉
严歌苓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她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特别容易被别人的故事感动。
她融入到别人的故事里,仿佛故事的主角就是她,她将别人的苦难当成是自己的苦难。
严歌苓对不同的族类、人种,不同的文化深感好奇。她在世界各地采集各种各样的故事。
她说:“听音乐剧,看一部好戏,逛一逛博物馆、美术馆,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滋养你 、启迪你”。
在创作《扶桑》之前,她偶然看到了一副画,画中是一位在旧金山的中华名妓,她被名妓身上特殊的气质深深吸引。
于是,她查阅了三十本关于那个时代的书籍,书写了名妓扶桑的故事。
她说:“我只能写我生命中有的东西,这就是诚实。作家不诚实,读者马上就能看见。”
为了写好《第九个寡妇》的故事,她深入农村,学着住窑洞、挖红薯、摘棉花。真正体验到这种生活后,才敢下笔写作。
严歌苓善于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正是她怀着一个敏感的心,不断地思考,令她的文学造诣持续升华。
写到最后
在严歌苓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文学的挚爱和坚持的精神,对事实的追求和丰富想象力的创作。
严歌苓说:“作家的形成缺一不可,缺天赋不行,缺读书不行,缺人生经历也不行。缺自我纪律,一味人性,把什么都交给灵感、才华,最终也是不行。”
写作需要练就十八般武艺,唯有沉浸于其中,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73篇,1688字数,共累积91904字数。
主题: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
齐帆齐商学院8期写作训练营第22篇,1688字数,共累积24836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