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出差国外参加全球会议回来,接触了不少西方社会中年男人,加上前些年类似经历,对照一下中国的情况,有感而发。
1
中年男人,除了被称之为“大叔”之外,还有一个和“小鲜肉”相对应的特有昵称,谓之“老腊肉”。
中国老腊肉中的绝大多数,早就被冯唐归为“又油又腻”:那些大权在手的,可以大玩潜规则,为自己牟利谋色,此谓“油”;那些没权没势的,早已腻烦了自己的日常和前途,转而奇希望于子女,此谓“腻”。
故中国大叔其实应该成为老肥肉,因为腊肉并不肥。
老肥肉们的共同标签是:大肚、顽固、猥琐、拒学、拒动、唯利、贪权、纵欲。。。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众多标签中,核心的一点还是“油腻”。正如冯唐所说:"近几年,尤其是近两三年,周围的一些中年人被很持续地有节奏地拎出来吊打,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油腻。"
2
关于中国老肥肉的这些油腻现象,冯唐可谓一针见血,针针扎心。不过我还是要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
第一、他们大多成长于50-70年代,那是一个全民疯狂、国家浩劫的时代。老肥肉们的青春在失学,上山、下乡、游行、大字报中度过,先天性身体/精神营养不良,而这不是他们的错。
第二、从80年代之后,中国迎来了一波发展快的时期,全世界罕见。身处如此时代巨变,好比将人突然投入一条湍急大河中,不随波逐流,全员做到,是不现实的。
第三、他们身上肩负巨大的家庭责任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房贷和车贷、孩子入托费、教育基金,日渐衰老的双亲和治病的费用),如张爱玲所言:“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是故,中国原来的那些小鲜肉们,不知不觉中,渐渐放弃了自我,不可救药地成为了老肥肉。
3
也有人说,以上这些,完全可以看做一个男人为油腻找的借口。若自己努力,断然结果两样。
此说于个人,在理;于社会,无理。
概因“中年油腻”是一种社会现象,任何社会现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这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现象是表、制度和文化是壤。
换言之、从概率上来讲,在中国“不腻不油”一定是极少数;而“有油有腻”一定是绝大多数。
下面谈谈国外老腊肉(不肥),也是我几次参加国际会议的观察和思考结果。
4
第一天开会时,大家自我介绍环节,除了常规的名字、国家、业务等,爱好(Hobby)是必须的,对于男士,几乎没有不爱好运动的,而且花样五花八门。跑步、游泳、举铁、瑜伽、自行车、潜水、冲浪、马拉松/铁人三项这些只能算普通;登山、滑翔伞、环球蹦极(有位保持了100多个国家蹦极记录的同事)这些才算可以吸引人眼球。
而我,只能弱弱地说:俺喜欢跑步,也就参加了六次马拉松比赛而已,算是没太给中国人丢脸。
这么一说不打紧,好家伙,第二天就有人招呼一起晨跑了。
上次去南非开会,是一大清早5:30,大家齐刷刷地早就在前台等我了,还都是把拉伸做完的。这次也是,早上5:30,天还没亮、一群老腊肉们像过节日在前台聚会了。
晨跑大队中,鄙视链也是隐形存在,如果你配速慢,一直掉队或者在后面方阵,那就 ....
跑步回来,有些老腊肉还觉得不过瘾,再去健身房举铁或去泳池的,大有人在,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天不亮就跑步的原因了。
所以在西方,老腊肉多,老肥肉少。
5
身材只是一方面,丰富的社会经验,好学和独立思考才是国外老腊肉们对于小鲜肉的最大优势。
无论是会议小组讨论、会间休息(Break),甚至聚餐社交(Networking),大家都会很热烈地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而这些话题,除了开会期间,大多无关权和利。因为业务类的,大多在前两种场景中讨论过了,聚餐社交中,大家都会自觉回避。
我不由想起中国人的一些社交活动,特别是最近兴起的同学会,大多谈的是张三最近成了名人,李四挣了多少前,王五被骗身败名裂。
跨国公司老外社交中,讨论的最多的,还是诸如英国脱欧(Brexit)、特朗普执政表现、欧盟前景等。
不光是泛泛而谈,而是要有自己观点,还必须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逻辑链条。后者,往往更重要,代表了个人品牌的含金量。
记得两个英国同事,一个支持脱欧,一个反对。但都有自己的逻辑阐述,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不带任何情绪,也没有中国式的“贴标签”,更不会上纲上线,将讨论进而演变成一场骂战。
在他们交流的同时,其他一些国家的同事也积极参与讨论。
这是一种真正建立在思考基础上碰撞,体现出严谨的逻辑能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一定是一群平时深爱学习,永远嫌自己读书不够的老腊肉。参加这样的社交活动,一定能让你收获良多。
乔治·克鲁尼
难怪西方流行的是自助式简餐社交,拿着酒杯可以一个个搭讪过去,交流效率是我们好多倍,当然吃的方面就一定不如我们了。
这样的线下社交还有一个特点:无等级、无中心。
哪怕你是位高权重的全球领导人(Global Leader),你也不能一言堂,大家只尊重知识最丰富,最有见地,最有思考力的发言者。
作为中国大叔,我也不逞多让,在所有涉及中国,日本的话题方面,西方老腊肉们也只有听的份,这不怪他们,因为毕竟从历史积淀和文化熟悉度来讲,他们是远远不及的。
6
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中年人如何无奈、甚至人生已到悲催境地的帖子,大有“到了中年,生不如死”的意味。
另一个极端是:那些所谓“成功”中年男人,感觉好到天上。
看来,如何在一个权/利本位的社会里,做一个“不油不腻”的老腊肉,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修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