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鸡不是一件应付余裕的事!处方笺上的小作文之《捉鸡》

当AI写作来临,
我默默地拿出曾经的手写稿,
那有真实写作的印记!
我是千丘生,说点手稿故事给你听…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一.jpg

1980年代初期,我和小伙伴们捡来了乡村医院搬迁时丢弃的过期处方笺,我煞有介事地在背面写了不少小作文。
就有人说,这也算是节约节俭的好表现。
是的,爱惜物命,任何时代都合时宜,—— 可以照见一下当下。
我写在处方笺背面的这篇练手小作文,生动地记述了捉鸡归笼的过程,也算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小小战斗吧!


IMG_20211107_171757.jpg
IMG_20211107_171809.jpg
IMG_20211107_171827.jpg
IMG_20211107_171837.jpg

▲ 我写在处方笺背面的小作文《捉鸡》

农家生活,细细碎碎。我们小时候,仅家里养的家禽家畜,就有一大摊子的趣事。
《捉鸡》的文本内容大体如下:
小鸡刚孵出十几天,就跟着母鸡去寻(找)食(物)。母鸡一见食(物),就让给小鸡吃。
一天中午,我回家吃午饭,母鸡带着小鸡咯咯咯地叫着跟着我,好像是说:“小主人(任),给点饭吃吧!”
那些小鸡也在吱吱叽叽叫个不休(体),于是我扔了一坨(托)饭。奇怪!母鸡只用嘴啄碎饭,一粒也不吃。
我越看越有兴趣,又扔了一坨,母鸡还是这样。我一连扔了几坨,直到小鸡都吃饱了,母鸡才吃。
我觉得它们跟人一样,就像母亲慈爱自己的孩子。
它们有密切的母子关系,可是这些小鸡也调皮。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二.jpg

一天傍晚,妈妈叫我捉鸡进笼,那些小鸡早已躲在母鸡的翅膀下睡暖和觉。
我把笼子提到一旁,用手连母鸡一起准备端进鸡笼。我把母鸡已经端在笼里,可是小鸡呢,只有两只进笼。
我怪母鸡又要挣扎两下子,小鸡都跑散了,母鸡也从笼里跳了出来。我像(象)泄了气的气球,一下子从高空掉下来,坐在台阶上喘着粗气。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三.jpg

我突然想起妈妈以前叫鸡吃食的样,就学着(引)诱起来。
这一来,可真灵。那些小鸡一个个飞奔而来,我一下子逮住了好几只。
剩下的见不是吃食,都逃走了。我又追上了几只,只剩三只了。我把捉到的鸡用斗笠盖住它们,它们无法再逃,只好成了我的俘虏。
那三只小鸡不见了母鸡,东闯西闯,怕(被)我捉着。它们一会儿躲到大石块后面,一会儿又钻进墙角,忙个不停。
我也追得(地)上气不接下气。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我就不追了,硬追是追不上的。
它们见我不追了,也停了下来休息。它们刚得休息,我猛扑过去,抓住两只。仅剩下的那只不要命地乱闯乱钻,我才不放过它呢!紧追不舍,一会儿它累坏了,我一下子抓住了它的脚,也成了俘虏。
我把鸡笼搬进屋,那些小鸡还在惊慌,我看着全部被俘(虏)的小鸡,脸上露出了微笑。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四.jpg

以往在农村,随处可见老牛护小牛,上演“舐犊情深”护犊子的场景。
之所以说是“以往”,是因为现在农村养的牛很少了,尤其是耕牛。
我们老家修了很多机耕道,“放牛”仿佛已成了一个遥远的词。
我的这篇短文里,也写到了母鸡护小鸡的场景。这是天性使然,所以人类代代相传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山野乡村,只有母鸡护小鸡还不行哦,为什么晚上要捉鸡进笼呢?就是怕野猫野狗,还有喜欢给鸡拜年的黄鼠狼,它们很有精力记挂着小鸡。
还记得小时候,过年写对联之际,额外写得最多的不是现在传颂的“福”字,而是“六畜兴旺”。
我和哥哥姐姐们就把父亲写好的许多条大红的“六畜兴旺”,贴到牛栏、猪圈、鸡窝等处,祈求别样的丰收丰产。


六畜兴旺.jpg

我们小孩子同鸡鸭是很亲近的,经常把它们捧着、抱着甚至放到头顶上玩,我就曾多次被它们突然间拉的屎弄脏了衣服头脸。
请放心,“教训”是无所谓记住的,我们下次还会这样玩,根本没有一点前车之鉴的念头。
有个成语叫“鸡同鸭讲”,鸡鸭的确无法沟通,难有共同语言。但这不妨碍它们之间产生矛盾和相斗,我们小时候就经常见到鸡跟鸭打架。
现在短视频平台上,也不乏农村人拍的鸡鸭相争、主人得利的趣味视频。
上学后学数学,又碰到有趣且也无聊的问题,那便是举世闻名的“鸡兔同笼”。
—— 鸡兔同笼,一共有头30个、腿86条,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 鸡兔同笼共有32只,共有腿100条,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你先算着啊,我再说个有趣的往事。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之一,就是《米老鼠和唐老鸭》,痴迷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小朋友看最新潮的动画片。
到了傍晚,每当有家长吆喝“去关一下鸭!”我们就往往听成了“要放《唐老鸭》了”。然后就顾不得关鸡关鸭,径直往有电视机的地方飞奔而去。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五.jpg

我小时候很热心观望母鸡孵小鸡,觉得小鸡出壳的那一刻,非常神奇。有时看到母鸡轻啄蛋壳,更多的时候,是看到母亲小心翼翼地剥开蛋壳,让小鸡得以顺利出壳。
母鸡才开始孵蛋的时候,妈妈一定会用煤油灯或手电筒,每个蛋都照一下,如果不是受精卵,就会拿走,那是孵不出小鸡的。
当然,在小鸡出壳之前,也还是会有坏掉的蛋,我们家乡话叫作“寡蛋”。
寡蛋可以吃的,很有营养,现在有些饭店还专门制作这么一道菜。
农村人家,虽然养鸡下蛋,但是自己吃的并不多,大多是赶集时拿去卖了,补贴家用或是换成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我有个小学同学,吃居民粮的,父母都在乡里机关单位上班,他经常会带着煮鸡蛋去学校。
有一次,这个同学在课堂偷偷吃鸡蛋,被老师发现后训了一顿:“吃蛋就吃的多,考试就顶蛋壳……”
“顶蛋壳”就是考试得零蛋,打零分。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乡村童年系列》之六.jpg

长大后,我终于知悉了“啐啄同时”(又作“啐啄同机”)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小鸡将被孵化出来时,即在壳内吮声,谓之“啐”;母鸡为了帮助小鸡出来,而同时啮壳,称为“啄”。
禅意里以“啐啄同时”比喻机缘相投或两相吻合。


啐啄同机.jpg
啐啄同时.jpg

大千世界就是这样奇妙。那么,与你“啐啄同时”的人,已经出现了,还是你在等待之中呢?
实在找不到儿时喂鸡捉鸡的照片,本文只好借用一下油画大师李自健的“人性与爱——《乡村童年系列》”画作。
甚熨帖,感谢!
我与李老师交往还算多,合影不少。


我与李自健在他的画室合影 20140321.jpg
▲我与李自健、星云大师法子合影 20230317.jpg
▲同友人与李自健在其美术馆 20240711.jpg
我是千丘生.jpg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身耕都市,心念乡野,主营一个文化策划工作室和一颗真实写作的心。
人生故事交流及商务合作,欢迎来撩!
越过山丘,看见千丘,看见您的关注、分享和赞赏!

qqsqqs7788.gif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课 痴鸡 在我们看来,一只鸡想要孵小鸡是在正常不过了。而在曹文轩小说《痴鸡》中,想孵蛋的黑母鸡竟然被叫做“痴鸡...
    田源ty阅读 2,378评论 0 0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我是一只麻鸡,其实我是爸爸妈妈被迫相亲相爱的杰作。老主人为了我们长得更...
    秋一梦阅读 2,766评论 58 201
  • 又下雨了。 爸爸从家门到南屋一步一块垫了一溜砖头,院子是土地,下雨泥泞的很,踩着这些砖头来来回回于南屋之间。妈妈怕...
    笔墨非二事阅读 620评论 7 7
  •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这是魏晋时期陶渊明《归田园居》里的诗句。 不过“鸡...
    北妖阅读 1,123评论 1 2
  • “今天捡到几只鸡蛋?”老妈的声音在厨房里面传出来,估计是又因为听见我上楼喂鸡后下来在大厅开冰箱准备放鸡蛋的声音。 ...
    哮十一狼阅读 1,42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