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偶然兴起,重温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之《饮食男女》。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高中的时候,当时只是贪恋片中的美食,片中对中式菜肴的制作表现可见一斑,炒,焯,煨等等,无不是功夫菜。
等到多年后再看,才明白其实人生和做菜,是有共通之处的。
一来,饮食男女,食色性也。感情和性,实质上不可混为一谈。感情是满足低层需求后追求的高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而性乃本能。所以,你不能避免一个人在自我实现之后,会反过来去追求无谓的性,就算背弃道德也好,这是人之本性,认识到这一点,也可免受诸多烦恼。
二来,人生不像做菜,所有菜备齐了才能下锅。所谓设计人生,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更多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想要设计人生的人是傻的,设计心态才是真。我想如果真有命运这一说,也只能是心态学,追寻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平和稳定。片中开头最漂亮的二女儿,本应是最早结婚,远走高飞,最终却选择留下来陪伴老父。小妹因未婚先孕,反而最早就领了证,不过她还算幸运,嫁入了豪门。大姐是个信徒,外表看似保守稳重,骨子里却非常闷骚。故事反转,投身机车肌肉男。离家的时候面对老父眼角有泪痕,坐在机车上绝尘而去。我想这泪痕莫非是,压抑了许久后迎接巨大幸福的不知所措呢,或许吧。而导演埋下的最大伏笔,老父最终娶了大女儿的同班同学,枯木逢春,一树梨花压海棠,让人哭笑不得。或许这就是人生,永远无法按照你的设想一步步走,但重要的是,要放下自己,面对欲望(其实对别人的期望,也是一种控制欲)放下,释怀,接受,随和。
三,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还有归亚蕾说的,结婚就是业障。而我却觉得,没有束缚,完全自由自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这里的束缚指的是家,如果每个人都不希望束缚,那为什么要成家?顾忌带来羁绊,这才是家,这才是人类之所以群居的意义。选择了家,承受了羁绊,家也带来了温暖。说到底,所谓烦恼的根源,都是自找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都要看开。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爱,凡事高高挂起,何来烦恼?二来,对于孩子长大后有了主见,追求,想远走高飞,很多时候这种背井离乡的痛苦,父母不必过多指责,或许孩子本身已比你痛苦一百倍。孩子对于父母,自生下的那一刻,肉体脱离母体,身体是自由的。成年后,社会能力也是自由的。父母再也无权干涉,所以,操心是多余的。但是,子女对父母应是抱有一辈子的养育之恩的,凡事应摸着良心,应尽人事。
李安说过,宴席似人生,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而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再构。戏如人生,取源于人生,而现实比电影狗血的更多更多。可是每个人去认真过好自己的人生,用心去做好这餐宴席,经营好这个家,看似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举动,可是这些平凡中,往往却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平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普遍,如此真实,如此刻骨,如此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