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吃饱喝足,仰望星空~
11月15日,12点33分,广州图书馆的北八楼,一名19岁的男生一跃而下,在这个人来人往的景点级别的地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十几分钟后,我从南楼负一层的自修区上到一楼,打算按惯常的路线穿过大堂,出西门去吃中饭。那一天,原本畅通的安检口,被拉上了隔离带,三四个工作人员守着,不断提醒读者从东南门出。我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得来“不能走,就不能走,没有那么多为什么。”的答案。
东南门前,停着一辆救护车,绕到西门,停着几辆警车。西门前放着一则告示,说18-27号广州灯光节期间,西门只进不出。花城广场上,灯光节的施工搭建如火如荼,我想着图书馆可能在进行安全应急演练,那天,虽感反常,也未多想。
直到六天后,我才从来吃晚饭的朋友那知道了被图书馆工作人员回避的“为什么”是什么。
那天,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最接近死亡的经历是什么?毫不犹豫,我说这个这是啊,朋友提醒我注意审题,是“你”,要讲自己的经历。
我想了想,自己也的确有那么几次,比如衣服被货车挂住拖行、下晚自习和同学在国道上飙自行车一头撞进沙堆、以及不会游泳就敢在没大人在场的急流里玩跳水。这些经历大都发生在少年时期,无知无畏,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怕就更无从说起了。
就读的小学旁边是一条繁忙的国道,海拔比学校高,坐在操场的榕树下,抬头就能看见车流。一日,临近放学时,一个骑摩托车的男子被车撞死,鲜血顺着呈斜面的路面流淌,尸体和摩托车横躺在我们每天要经过四次的地方。老师赶小鸡一样把我们赶回教室,直到交警处理完后,才放我们回家。跑过那片混着泥土和碎片的半干血迹时,想着那个男人再也不能回家吃晚饭了,第一次,对死亡有了模糊的印象。
10月24日,就在离广州图书馆不远的猎德大桥下的珠江水域里,几天前失联的暨南大学女生的尸体被找到了,也是自杀。我经常骑单车沿着珠江边去广州图书馆,江水浑浊,常有湿润的腥气扑鼻而来。
在相隔不长的两个时间里,先后有两个年轻人在我熟悉的空间里,主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难以描述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某个时刻,我可能和他们错身而过,而今后,他们不再在人世间。
一个关于人生的事实很容易获得:每一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觉察到这个事实,总是容易让人陷入虚无,既然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何还要那么辛苦地活着,生而为人的意义又究竟是什么?
我总是很羡慕那些想清楚了人生的意义、然后热热闹闹生活着的人。比如,我那些有了孩子的姐妹们,她们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她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让TA顺利健康的长大。我真的觉得很好,孩子将她们牢牢绑在人世间,至少她们不会轻易地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有的时候会想,是不是因为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比如伴侣、孩子、事业等,所以,我才会一直难以找到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也一直无法说服我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他人而活。将意义建立在他人身上,总是脆弱和危险的,伴侣会离开,孩子会长大,事业会失败,那接下来,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怎么过?
你会说,这样的想法,太过决绝和悲观。但是,一个更令人痛苦的事实就是人生来孤独,这个世界上连你自己都不能清楚地认识你自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人生不过百年,个体要如何度过孤独的一生呢?或者,要以什么鼓励自己活着呢?
那两个自杀的年轻人,都还那么年轻,我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让他们做出了自杀的选择。绑在他们身上的那一根根看不见的线,还不够强韧,织出来的网,兜不住他们下坠的身体,他们就这样先走一步了。
人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就像一棵长大了的树无法再变小,学会了骑自行车就无法假装自己不会,越往上越孤独,越往上越痛苦。
别人总会劝,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到头来有什么用!工作嘛,管它有不有趣、能不能体现自我价值,能赚很多钱就对了,有钱什么买不来。婚姻嘛,不就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嘛,哪有那么多情投意合、共同成长,到了年龄,门当户对,差不多就行了。生活嘛,管好自己的吃喝玩乐就行了,校园霸凌、性侵、家暴、安全事故、灾害等离自己远着呢,管那么多干嘛。
如果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所以,既然不可逆,那要怎么办?10月,在广州塔前的广场上,和一个朋友夜聊,我们想法一致:接受了人一生下来就要死的事实,与其陷入虚无被动生活,不如主动出击去织一张细密的人生之网,线的那头是人世间所有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物,比如家人、朋友、宠物、大自然、星空、以及所有等待我们去探索的未知。
这个过程就像爬山,越往上越辛苦,但想象一下:登顶的那一刻,视野内再无遮挡,整个世界都在你脚上,是不是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愿你我时常能仰望星空~
往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