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小酌怡情,酒醉伤身。世上的任何东西都有正反的两面性。对于世间的任何东西,什么时候,都不要一票否决,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比如说酒这种东西,它存在的历史恐怕比中国的朝代史还要久远得多。在近代出土的各类文物中,酒器就占居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酒本身确实是十恶不赦,那历史早已经把它淘汰出局几百次了。当然,酒也的确有它的副作用,酒后乱性,酒后吐真言等等,就像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一样,对于酒这种东西,也同样不能全盘否定。
记得第一次醉酒,当年喝的还是是红酒。红酒是对葡萄酒的昵称。通常红酒醉人如同红粉佳人,由于它的色香味不像白酒那样辛辣而且富有刺激性,醉的快,醒来的也快,而红酒给人的感觉,就是似酒非酒,浓而不烈,细细品味,绵绵悠长,不知不觉中就会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即便是真的喝醉了,也浑然不知。我的第一次醉酒就是因为不经意间就喝多了,而且是葡萄酒,而且还自以为没有醉。
记得有一年。还在某大学学习期间,趁着某个周末的晚上,邀请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饭,顺便要了一瓶啤酒,然后又叫了一瓶七百五十毫升的葡萄酒,可能是长城葡萄酒吧,时间久了,也有点儿忘却了。我们两个人边吃饭边你一杯我一杯的喝着小酒。在不知不觉中,饭吃完了,两瓶酒也下了肚。开始我还担心那个同学喝多了,因此,就扶着他回到了寝室。结果是往床上一躺下,我就情不自禁的开始了对地广播,顺便也把那位同学折腾的一夜未眠。好在,那天晚上除了我们两个外,别无他人,周末嘛!
我原本是滴酒不沾的,甚至连汽水的味道都享受不了的。其实说起来,开始学会饮酒,还是在老师的亲自教育下学会的。那是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老师打电话说,你来我这里一下,有事儿找你。老师有事儿,哪能有不到的道理?当我骑车到了地点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就是几个同学一起吃顿饭。当然,吃饭时,喝点儿酒也是必须的。我也是事先表明。本人的确不会喝酒的实际情况,然而,老师却说,沒事儿,你不会喝,轮到你喝酒时,老师替你喝。就这样,在老师一杯酒一酒的替我喝的时候。慢慢的就被诱导着也时不时喝一点儿。几次循序渐进的同时,后来就可以喝上一点点了,还好,只是一点点而已。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抓半句多。其实说的就是中国人的交际文化,酒,它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小酌怡情,且尽可能少的一醉方休,斗酒诗百篇可以,且不可酒后失德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爱,是酒,怨,也是酒。爱恨情仇,是爱喝酒人永远醒不了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