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的二三事
看到弟弟20年的同学聚会照片,恍然想起自己上初中已经是30年的事了,弹指间,悠悠三十载。初中三年的青春岁月,忆起来却是淡淡的……虽然没有波澜起伏,但亲切无比,因为那些有很多同学陪伴着走过的日子,已经不复返了。
那年我以将近满分考上初中的,堂哥还建议家里人送我到惠州高级中学上,我不记得爸妈怎么说的,只记得奶奶、姑妈说,还是留在沥林中学吧,这么小去住宿连一桶洗澡水都提不动,而且舅公是校长,多少有点儿照应。而我也觉得在镇上的中学就读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小学同学不都是嘛。就这样我进了镇上的中学一(1)班,从此认识了一班新同学,有古庄的、新镇的、罗村的、还有英光的,来自不同的地方。也接触了不同的方言,有客家话、东莞话、当然还是蛇佬话多。对于没离开过沥林的我,应该也算大开眼界了我的同桌是小学同学,也是从小一起玩着长大的发小阿珍,我们每天相约一起骑单车上学,因为家在同一条路上的还有玲、兰、清,于是我们成了“五人行”每天在十字路口先到先等,人齐了就出发,大概骑20分钟才能到,那时候的路面坑洼不平,可想而知我们骑有多风风火火了。当时特别羡慕住新镇的同学,离学校近走几分钟就到了。而我们骑着单车风里来雨里去,冬天北风把脸都刮红,夏天又晒得发烫,碰到没带雨衣下雨时雨点砸在身上发疼,还要每天骑两个来回。但我们五人行有说有笑,讲讲自己班上的事,也没觉的有多辛苦,相反觉得不用住宿真的太幸福了。有一天下午,我们去的特别早,爱清提议我们到操场后面去看看有什么好玩的,绕过操场来到一座小山旁,居然有条小溪流,清澈透明的潺潺流水一下子吸引了我们,我们脱下鞋子光脚踩在鹅卵石上,让溪水划过脚面,沁人心脾……我们开心嬉戏,快上课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很可惜只是去过一次,不知小溪是否还在
上了初中成绩也没小学好了,本来就普通的我更加不起眼了,成绩一般,行为规范,可能连老师都很久才认识我,哈哈……课间喜欢走到教室外的一颗大树下,用像针一般的针叶松叶子伸进有孔的地方,叶子动的时候就快速拉起来,偶尔能钓到虫子或蚂蚁,似乎有点无聊,但又乐在其中,享受自己一个人的宁静,印象中的自己大多时候都是安静的,同学们聊天吵闹,我是那个局外人,也许是性格使然,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但我喜欢听他们聊,看他们闹,佯倘在欢乐氛围中。
后来清和玲也转到我们班了,她们是活跃分子,班上的氛围热闹起来,特别是张同学,印象中每节自习课都是他喳喳撩玲说过不停的声音,我坐在离他不远的位置,很想叫他别说话,可是不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他那高八度的声音实在扰人学习,应该直接扔本书过去挡住他嘴巴🤬
还有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个周末清、兰她们约我去新镇上的溜冰场溜旱冰,我还记得门票是5元,溜冰是90年代非常流行消遣之一,溜冰场里,播着流行音乐,声音大的振耳欲聋,我忐忑不安,穿着旱冰鞋摔了数不清的跤,屁股都痛得不得了,还是没学会,在我沮丧的又准备摔跤时居然遇到罗同学,他扶了我一下,在他帮助下我少摔了一跤……匆匆几步他放开了我,来不及感谢他呢。在跌跌撞撞中我勉强可以溜起来,意犹未尽,大家都说周末再去,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再约,或者约过我没去。这是我初中生涯唯一去过的一次溜冰体验。
有个暑假玲说罗同学摔伤了脚,约我一起去看望他,可是在班上我们从来没有过交集,甚至没说过一句话,可能是看在他溜冰时扶过我一把的份上,我同意了。我们骑单车去新镇的,到了罗同学的家,首先看到的是他的妈妈,我一下子被她吸引住了,她是我见过最美丽的阿姨,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小巧的嘴巴,看起来十分和善的脸庞,特别是一头微卷的头发好像从电视走出来的古典美人,优雅而迷人。她指引我们上了二楼,看到罗晓文坐在椅子上,玲跟他有亲戚关系,他们说过不停,而我好像什么都没说,只是坐一旁沉浸着想阿姨为什么可以这么漂亮🤩大概坐了30分钟,我们就走了,也没说句好好休息,祝你早日康复。
到了初三,有些不参加中考的同学提前毕业了,宿舍空出了床位,国清邀请我住宿,我也欣然接受了,搬到宿舍住对学校居然多了一份归属感,因为每晚要上晚自习,我也不再每天骑单车回家。有段时间是去新镇大姑家吃饭、洗澡,然后回学校。快毕业了,好像也没有多紧张,因为自己不懂设立目标,根本不知道高中与中专的区别,浑浑噩噩中都听舅公的安排,他说化工挺好找工作的,都是到外资企业上班,让我来广州读四年。我不知道好不好,但大表哥在广州读着中专,觉得也行。姑妈还说读中专可以早点毕业,女孩子嘛读了中专就挺好,爸妈的意思是可以继续读就行,也没有更高的认知,后来老妈就让妹妹弟弟他们首选读高中考大学了。
终于到了中考的日子,我们坐大巴到淡水考试,住酒店,三天两夜里最深刻的印象是滂沱大雨,似乎每天都在下雨,穿着湿漉漉的鞋子考试,考完试回程中,心情开始低落……分别的日子就在跟前了,不知道大家什么时候再见面……虽然我从来都是安静地,但是内心还是有不舍……回到家,抱着一本日记哭得稀里哗啦……以一场哭祭祀了三年初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