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得到的太容易,才会整天想着换工作。”
“你没有经过社会的毒打,并不知道公司有多辛苦。”
“女孩子 ,就应该安安稳稳的在体制内待着,等以后结婚生子了你就知道有多幸福了。”
......
每当我跟家人朋友谈起工作的话题,总会以这样的对话结束。
我即将27岁,大龄,未婚,却不是剩女。
出生在西南偏远农村,离市区两百多公里;家境普通,一路中考、高考、考研,虽发挥一般,但我毕竟甩掉了一大半人: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县城中考报名一万人左右,不到50%的人能进入高中,我们高中两千多人但重本人数只有两百左右(但我也只超了重本十几分),考研报名人数超200万,但只录取不到50万;
毕业前半年就上岸大城市编制,父母眼中的铁饭碗。朝八晚五,很少加班。不到30岁,我在大城市开始养老;从小学习不用家里操心,没上过补习班,考试几乎一次性过,算得上是别人家的孩子;说着标准的普通话,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
大多数人听了肯定会说:这也太厉害了。
毕竟在经济不发达、思想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女生能读完研究生,在 大城市站稳脚跟算是光宗耀祖了。
很多人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有在经济和物质上都支持我的父母。家里经济并不宽裕,每年三四万的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当我必须远离家乡找工作时,为了让父母安心,以及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我选择了进入体制内。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的身体已禁不起996的内卷折磨了。
小时候,大家都说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上了大学,大家都说考上研究生就是成功;上了研究生,大家说找份铁饭碗好工作就是成功;工作后,大家都说你已经很成功了。
于是我理所应当地享受这“成功”人生,吃饭、刷剧、打游戏是我每天下班后的日常;周末则是聚会火锅烤肉,不到半年我迅速突破两位数体重。生活不再拮据,吃喝玩乐、买衣服、化妆品、包包。一年到头来也没存下什么钱,我在竭尽一切努力得到大城市该有的标配,似乎,我什么都不缺了。
逐渐的,我厌倦了重复性的、一眼望到头的工作;我不满这个不到三十岁就躺平的自己。而这一切恰好促成了我不断思考:成功到底是什么?一份吃喝不愁的工作,恰到好处的物质满足,这就算成功了吗?
因为,事实可能是:考上了大学,我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考上了研究生,我调剂到了不喜欢的学校;工作后,我不喜欢这勾心斗角的体制内。
我知道,我一直缺乏勇气去争取更好的;但每当我看到同学、同事很满足现状,我就怀疑可能自己的实力只有如此,很难努力争取到更好的成就。
况且,什么是更好的呢?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当今时代对成功的标配大多不过是车子、房子、票子和好工作。我想,这并不是我的追求所在。
世界上最难的是做自己,更难的是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一直以来我是不屑于用一些虚无的头衔来证明自己。因为,我当过班长、团支书,一些看似光鲜的东西可能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这也不是我的追求所在。我好像,也不需要赚很多钱,衣食无忧,有钱存着看病和养老,我就知足了。因为,我知道阶级的跨越很难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成,除非我是俞敏洪那样的佼佼者;再者,金钱会让人迷失,使人懒惰。
于是,我活成了看似耀眼、内心却不满意的那般模样。
同时,脑中的另一个声音又出现了:一份工作不能定义我的人生,更不能证明我是否成功。但我需要这份工作,让父母安心,也是让自己有份保障。所以,我逐渐明白 ,我的成功需要在工作之外去寻求。
新华字典对成功有五种解释是:1.成就功业或事业。 2.成就的功业,既成之功。 3.事情获得预期结果。 4.成效。 5.收获。百度对成功的解释是: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后来,在不断地经历,慢慢地成长中,我终于逐渐明白了成功的含义:成功和预期结果相关,并且应该是阶段性的,当取得某一阶段的成功后,如果止步不前,迷失了方向,那也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虽然,我还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成功;但,我还不到30,还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索。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我知道,唯有我的成就能激励他人,我的事迹能感化他人,我的行动能帮助他人。即,我的个人价值充分回馈到社会,实现社会价值的时候;我才会认为自己,真正成功了。那么,你呢?你有找到自己对成功的定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