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与不讲——《教学艺术,首先是“不讲”的艺术》习得笔记

搬家之余,忙里抽闲翻开《听王君讲经典名著》关于《让相遇成为传奇——《一面》唐教学实录》的悟课部分,王君老师说“教学设计,就是不讲”的艺术,然后,才是“讲” 的艺术。”

“长文短教了,难文简教了。在要紧处咬文嚼字,敲咀嚼,并不肤浅。诵读很充分,很动情。没有刻意拔高鲁迅的形象。学生学得比较实在,师生的感情也很真挚。

“丢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复杂的时代背景,特点很充分的写作特色等。丢就丢吧。来日方长。学生自会去悟。”

“文本是一条长街,教学的目的也许就是:点亮这条街上一盏又一盏的灯,而不是,非要数清楚街上的每一块石头。”

“这样教,自己不累。学生也是。”

王君老师的这些句子,真是讲到我心里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这个环节怎么过渡,哪个环节怎们总结,开课几分钟说什么,结课说什么……林林总总,事无巨细、力求万无一失,几近完美。

但是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学生的思维是富有个性化的。经常在听一些教师讲课的时候,发现一旦学生的答案不是自己的预设的,那么老师就一定会大讲一段,一定要把课堂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之后的评课环节,这位教师也会说,这节课我上的很扎实。但我想问的是,你是讲扎实了,学生学扎实了吗?在心里,我们是有个大大的问号的。

这也是为什么,考试之后,学生常常会说“学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果真如此吗?随着高考改革的到来,语文考试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语文思维的考查。单纯的背诵、识记已经无法满足考试的需求。这个时候,至少我需要好好想想,今后的语文课应该怎么备了。

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学到了什么呢?我想这样教,教师累,学生更累,还收效甚微。不如此刻就点亮一盏街灯吧,最起码还能收获一寸的光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关于说课 一、说课是什么?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
    半昏山人阅读 30,209评论 0 12
  • 文/周礼 刘墉是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臣,字崇如,号石庵,皇帝御赐“罗锅”。他学识渊博,忠君爱民,为人刚直,做官清廉,不...
    书香满人间阅读 384评论 0 0
  • 一一一位初级中学老校长的杞人忧天二 2019.6.28 公办学校教职工的收入分配及职称...
    Heaven放眼量阅读 393评论 0 0
  • 今天写了个测试类:由于测试类的包路径和代码包路径不一致,所以会报一下错误: 十月 31, 2018 4:20:42...
    李小二的倔强阅读 8,799评论 4 1
  • 杰克韦尔奇 赢 十八章 1,首先看一下是否自己绩效有问题。人们通常都是自视过高,360度反馈是一个比较好工具。 2...
    arthur_wang_73阅读 30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