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是需要艺术加工的,写文章不是拍摄纪录片。是可以添油加醋的,是可以虚构一些内容的”。
在谈写作牛人堂分享课堂上,出版过九部长篇小说,以六十万和九十万价格写过两个剧本,在全国性的小说大赛中,赢过著名的唐家三少的宁国涛老师如是说。
宁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己写的二十多篇范文,六万多字的讲解,为大家讲解了写作故事文的十六种灵感来源。
如此盛大的讲解,宁老师也从另一方面给我们解析了如何从这些灵感来源中提炼出精美故事的技巧与方法。
写故事文,就是给读者讲故事。讲有思想的故事。
用有思想的笔说有思想的话,这也是写作名家们对写作的定义。
写出一个好故事,作者不但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造故事的灵感,重要的是作者要具有从众多的素材中加工和提炼出有思想、有内涵的故事能力。
在《红楼梦》一书中,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热情款待刘姥姥,端上来一碟“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才可以吃的茄子。
刘姥姥吃着这样精心加工的茄子,一个劲儿地夸茄子好吃。
而平常人家只要用水洗洗,用刀切巴切巴,锅内烧热油,加点辣椒和盐,翻炒几下就上桌的茄子,怎么能与凤姐家的茄子相比。
从素材中提炼出故事的过程,也如同一个厨师烹饪一道菜的过程。同样的食材,不同水平的厨师做出的菜肴的色、香、味也不尽相同。有人大杂烩,有人精品炒。
如果素材是茄子,那么各种配料就是作者的素养,加工的过程就体现了作者从素材中提炼出思想与灵魂的能力。
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写作的首选素材。我写过很多自己的故事,但都仅仅是把自己扒开了活脱脱晒在阳光下,甚至有一种被晒伤了的感觉。
但我并没有深层次地提炼自己的素材,我写的故事,充其量也就是一种简单的平铺直叙,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复制,而不是可以影响他人的有灵魂的故事。
我原以为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就是写故事,不曾想讲自己的故事也要讲得有趣味、有思想,讲得能激励别人、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有人评价我:你的文章总是跳不出你自己的思维。我不懂。写作不就是我手写我心吗?
听了宁老师的故事文写作后,我懂了。
我手写我心,也得写有思想有灵魂的心。
一颗没有灵魂,少了跳动的心是引不起与读者的共鸣的。
故事都是“编”出来的。有人编的精彩,有人编的平淡。“编”故事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需要编故事的人去认真发现并精心提炼。
虚构,是给故事注入灵魂的一个途径。一个故事的叙述过程,措辞方式,都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将素材加工提炼的过程。故事的内涵要高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
小时候常常看外公打铁。炉内加煤炭,烧旺,将要锻造的铁块烧红,然后放入铁砧上用力用锤子敲打,然后再放入水中收紧。如此反复,一把精致的镰刀或菜刀就在外公的手中诞生了。
写故事时对素材的提炼也是如此。
好的故事不但要有好的素材,还要有好的锻造方法。
打铁先要自身硬。写故事也应该如此。
好的故事是作者从生活的素材中加工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由生活中的素材堆砌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