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投射是指个人把自身的情感、感受、感觉等与自身身体上或精神上有关的反应投射到他人或物体身上的行为。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有个玩偶被一个小孩玩了几天之后就丢在公园的角落里,等着被送到垃圾桶里去,你看着这个玩偶会有什么想法?
这是一个有不少人回答过的问题,在所有的答案中,有人感到可怜,有人感到难受,也有人感叹世间不公……
如果认真想想,真的是这个玩偶多姿多彩吗?并不是,这些人只是看到他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就是自我投射中的情感投射。
自我投射是人用来理解世间万物的主要方式(这应该是情感生物的一种共性),这里的世间万物主要是指情感生物--包括人和其他有情感的动物。
在人与人之间,自我投射是人们能够互相理解的基础。
但是个人的意识形态普遍是狭小的,不同的生活状态会造成不同人或群体之间的误解、攻击、刻薄等偏激行为。
比如在新闻上常看到的某个母亲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好或者是某道题没做出来而对她的孩子大打出手的事情,这就是自我投射所造成的攻击行为。
因为在这些母亲看来“2+2=4” 是一个如此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她的孩子就是怎么教都教不会呢?
事实上她没有意识到她是一个20多岁的成年人,而她的孩子才几岁,她总以为这件事情很容易,这只是从她的能力去看待这个问题 ,而不是从她孩子的能力去理解她孩子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自我投射在不考虑对方所处的客观环境时,容易出现的一种刻薄现象。
当然,不要忘记,那些女人本身也是被伤害过的人。
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的方式是自我投射,所以人要理解别人需要先理解自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理解是不可能理解他人的。
也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方式是自我投射而不是心灵相通,这就注定了人容易感到孤独的事实,这也说明人是孤独的。但是当自我投射出去的感情跟另外一个人的感情重合的时候,人们会出现短暂的心灵相通的现象,这就是共情。
共情是指两个及以上的人共同感受一种情感的现象。共情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实共情;一种是模拟的虚假共情。
真实共情就是两人有相同的经历或愿望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虚假共情,是因为人不可能经历每一件事,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面对有不同经历的人时,某些人为了表示理解对方,往往会假装自己也有那种情感,但容易让对方感到虚伪和厌恶。
比如说,面对一个受到伤害陷入痛苦中的人,你想安慰对方,你可能在心里假装你也很痛苦的样子,这就是虚假共情。
但人心是很敏感的,虚假共情并不会给人带来安慰,受伤害者也很容易看穿虚假者的假装。
不曾有过相同或类似的经历,人就不能够去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即使在内心中模拟出对方的感受,那也是隔山又隔水的遥远一瞥。
说起来我记得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里好像有句话说:心理学家不需要有相同的经历也能理解对方的内心。
我是不怎么认同这句话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通过分析得出对方的心理状态,但是受制于个人经历和现实认知的束缚,心理学家是不可能仅凭分析就达到感同身受的地步的。
而且这句话也容易让那些学了几年心理学理论的学生变得自大和傲慢。我看还是谨慎一点,把这句话修改一下或删掉比较好。
自我投射是个人用来理解别人的主要方式,但是也不要忘记了,这也是别人用来理解你的主要方式。这社会上有很多人期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如果正好是你,你应该考虑一下别人是否与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而且就算别人与你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历,别人也不一定会愿意理解你,因为存在感到原因,有些人会更喜欢看到你去哀求他的样子。
最后说一下怎么通过自我投射来评估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
人的各种情绪中--喜、怒、忧都是有用的,它们对应人的各种遭遇,比如愤怒,这是个人受到伤害时候的一种情绪,这对于自我保护很有帮助(当然,某些任性骄横的人的愤怒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不提)。虽然有时候也有大喜大怒大悲,这也属于在正常的情绪波动范围。但是有一种情绪是完全没用的,它就是悲凉。
悲凉是个人多次遇到伤害和挫折而没有做出正确反应时所产生的心理崩溃后的一种极度悲观的消极情绪。
在悲凉状态下的人会对什么都感到悲伤。比如像是对丢掉的玩偶感到悲伤,对叶落花谢也能感到悲伤,甚至对树枝折断也能感到悲伤,这就是悲凉心理所看到的一切。
但是,对于无情感的客观事实,它并没有真正可悲的存在,悲凉的人所看到的只是他内心的情况。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开始为落叶感到悲伤的时候,你要明白这是你的自我投射所起到的作用,这时候需要你重新审视一下你的人生,因为这说明你经历了或承受了太多的伤害,而你的内心开始崩溃了。
TA的心理学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