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熟时节,天气愈发炎热。空调开了,屋里冷气充足,浸润骨缝。端午已过,甫一上班,却显得人懒情惰,无心工作。
值班那天无事,从网上寻找视频,意欲自学写字,练了不到十分钟,始终做不来视频的内容,颇有些焦躁;数天前,也曾从网上跟学节奏、练习唱歌,然我终是笨的,依然不曾学会。就像在学习写作,学习其他任何东西,有些东西连皮毛也不曾学会,有些略懂些皮毛后,大脑就仿佛设置了一层隔板,或许已经到达了大脑的天花板,再也难以提升。
有时候会问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很笨。想起五一时节,一时心血来潮,让姐姐带着去找了一个算命看相的老先生。老先生说我,吃不了上学这碗饭。虽然我工作确实得益于上学时候的成绩,但在学校时候,我的确是懒惰至极的,不曾好好听过课,不曾认真做过练习题,仅靠着一点小幸运、一点小机灵,才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我始终记得,初三时候的老师,认为我不够聪明,只能依靠重复练习才能取得一点成绩,以致于我始终记得他们怜悯的神情和目光——这也是我曾厌烦他们的缘由,我的确不够聪明,但没有人愿意被这样评价,更何况我也不曾努力,不能证明我真的愚笨。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问自己是否真的不够聪明,问自己是否真的没有天赋,在任何方面。否则许久了怎么不曾发掘。音乐、舞蹈、绘画、写作,等等,未曾在任何一个方面展现出天赋特长。相反,我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略懂一二。唯一值得自豪的,可能就是自己较高的悟性,曾助力我在哲学上一骑绝尘,但后来终因自己的懒惰,也丧失了那一点点的优势。
几天前读了人民日报一篇夜读《学会接纳平凡,也是一种“英雄主义”》,文章里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恰似一片森林,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只是少数,更多的是哪些默默扎根、静静生长的普通树木。每一棵树都有其独特的生长姿态,每一个人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天,忘了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中,我豁然开朗。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没有天赋但也并不愚笨的普通人,我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状态。接受自己是平凡的,普通的,然后去努力生活,慢慢从焦躁中平静下来,领悟生活的真相,不急不躁地朝着自己心向的地方努力,这才是我人生的真相。
少年时,妄图以不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聪明;年轻时,在平凡与耀眼之中挣扎,不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真相;直到现在,慢慢看清自己平凡的真相,慢慢理解生活的真相,虽然仍会焦躁,仍会不甘,但也学会了接受真相、接纳自我。我们的生活里,其实从来没有别人; 我们的生活里,其实自己一直都是主角。外界的声音、外在的评价,都不过一场过眼烟云,只有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主场。
人生啊,不要为那些努力却得不到的物、事挣扎;人生,应该永远为那些能改变的事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