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事,每时每刻都会因为不同的事,我们与他人进行谈话。
谈天气、谈早餐、谈衣装、谈首饰......
这些都是轻松聊开的话题,双方分彼此交换自己的感受。
谈价格、谈合同、谈工作、谈薪资......
关于利益不论是自身还是公司,都需要通过谈话来进行交涉商榷。
谈话已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只让一个人说话,那是老师上课或者领导训话,既然是谈话就意味着双方平等地交流,而且都有保持自己意见的权力。
可有的人谈话就是能够让人感到被尊重、很亲切、很受用,而有的人谈话则话不投机、夹枪带棍、弩张剑拔。
说明谈话还是要有点小心机的。
想搭话就多储备点知识,以防不时之需。广储知识能增加自己的见识,更能在谈话中提高逼格。
很多时候与人搭话是一门学问,主动搭话,按现在的俗称:聊(撩)。
聊天聊地,只要是聊就得先搭上话,能搭上话就是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去年参加一个朋友组织的聚会,下午开始的酒会,晚上聚餐。
参加的人多为当地的有头有脸的角,自然这场酒会上少不了很多认识朋友和聊天的机会。
我先拿了一杯果酒,站在大厅一角看书架上的书,也不是看书,只是借个由头,顺便观察三五成群聊得欢的人。
当时我穿得比较正式,全身阿尔法的配置,应该符合正式场合的氛围。我在书架前走走停停的时候,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到我,感觉到有人向我投过来的眼光。
不过旁边一群人的谈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中年发福大肚的男子正在对着几位男女口沫横飞地讲着翡翠玉石之类的,看样子是一个翡翠商。
“看我这个就绿吧”他扬起手,拇指上戴着一枚戒指,色泽深绿“就这色儿,市面上都难找。”
围着他的人被他这么海天海地的一阵吹,眼睛都盯着他不转,其中有我一位银行的客户。
我细看了他的戒指,颜色确实绿,但不是好东西,又不想我的客户给蒙了,于是打了个招呼“刘姐,您好,真巧呀!”我走进了人群。
刘姐眼睛顿了一下,显然想起了我,与我回应。“小张,你看这位顾老板是做翡翠的,他手里可有不少好东西,快看看他戴的戒指,绿得好漂亮。”刘姐跟我讲的时候,眼睛里放着光。
好东西?!我心里估摸着刘姐八九不离会上当。
“顾老板好,听你讲翡翠,我也感兴趣”我先跟他拉拉近乎,“你做翡翠都是些什么货呀,跟我讲讲,我也喜欢”。
顾老板一转眼,见我穿得还不错,脸上笑容自然多了一层。
“我做这行二十年了,只做绿翡翠”话语间多是自得的神情“小兄弟,喜欢尽管找我,包给你好货品”。
绿翡翠,妈呀。这黄色的叫翡,绿色的叫翠,你跟我讲绿翡翠。
冲着你这一句,我就觉得是个不懂行的商人。
“顾老板,以后就仰仗你多关照了”我也没有驳了他,脸上不动声色“上次我买了一个特别绿的石头,那色儿可让我喜欢了。”
我见周围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因为敢说买了一个特别绿的石头,肯定价钱不便宜。
顾老板也直直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可我一到手还没有过欢喜劲,就给人泼了一盆凉水。”
“为啥呀,给人染了色不成。”顾老板又抛出一个专业作假的词。
“没有,绿是挺绿的,没有假。”我继续吊着大家的胃口,“我一朋友看了说根本就不值钱。”
一旁边刘姐着急了,急着问:“小张是怎么回事?那翡翠绿的不就是好的吗?”
我顿了一顿,“我那朋友告诉我,翡翠呢,要先看种,再看水头,什么油种、玻璃种、冰种,名堂可多了。”
见大家都没有说话,我又转向顾老板:“顾老板是行家,可能知道,我买了一个铁龙生。”
“啊,哈哈”顾老板没有搭话,谅他也不知道什么是铁龙生。
“你快跟姐讲讲,什么是铁龙生。”刘姐按耐不住地问。
“就是那种看起来非常绿,可是杂质多,没有一点水头的石头,跟翡翠刚好颜色相近的东西,不值钱。”我看着顾老板说。
他脸上笑容不见,瞧准一个空间借手拿酒走了。
事后,刘姐跟我讲,这个顾老板就是跟她吹翡翠,大约就是我说的铁龙生,差点着了道。
还一个劲夸我,什么都懂,自然我也顺了她的业务,成了我的私人银行客户。
在银行工作有一点特别累,就是为了跟客户搭上话,我们要学好多知识,理财的就不用说了,旅游、红酒、腕表、威士忌、桥牌、美食、珠宝.......等等。
只要是客户关心的,我都有去了解一二,想不到还给自己带来不少好处。
谈话的三大要忌:不批评人、不打断对方、不针锋相对。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指责批评,也没有人愿意在自己话未结束前被打断,当然更讨厌寸步不让的对抗。
我们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交流,而不是一场战争。
在谈话中有收获,是我们谈话的目的,这也体现着共赢。但是把谈话变成双方的指责和声讨,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不批评人,就要先做到尊重对方,不管对方的观点如何奇特,都要保持克制。
如果在一千年以前,有个人告诉你,能够让人在千里之外在你耳朵旁边讲话,你会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甚至无稽之谈。
现代社会的通讯工具手机,就能轻松做到这一点。
所以对待谈话对方的观点,如果不苟同,也不要轻易批评,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人家的观点也是正确的。
那么当双方的观点不一致时,就试着转移一下话题,用一个开放式的提问就能轻松搞定。
打断对方的谈话不能够说明你有多么睿智,相反,胡乱打断别人的谈话,会让人心里很不爽,极度不爽。
说实话,我很讨厌接下嘴的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插话进来,给人感觉在饭里夹了一块小石子。
适当的示弱,并不是一味地退后,而是权宜之计,以退为进。
谈话的最终结果是双方都感到愉悦,各自的观点都能得到主张。
只顾自己观点的强调申张,不利于谈话的进行,有可能导致谈话终止。
在示弱的时间,认真体会对方的感受,才能知道真正意图,为找到谈话共同点寻找机会,这才是理智的对话者。
谈话也许看起来很让人糟心,但谈话也让人感到舒心。
记得谈话的要忌,做一个风趣而有学识的人,谈话也不是难事,所以不用拘着小心放开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