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时间没有多少概念的人,今天翻看朋友圈才知道今天是冬至节气。关于冬至,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早上在并不知道今天冬至的情况下,把冰箱里两周前包的饺子煮给两个孩子吃了,算是巧合吧。
都说冬至大于年,但是冬至对于我来讲,只是代表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临,开始进入“九天”。
一到“九天”,我的记忆开始复活,在这严冬初始断断续续地开出一朵朵小火花。
我特别喜欢怀旧,年龄越大,这个毛病越严重。
从小到大,我一直钟情一种被妈叫作“萝卜饺子”的面食。其实就是把青萝卜切碎,跟面粉和到一起,和成面糊糊。然后拌上盐和味精,最后用大点的调羹一勺一勺地挖起来放进刚烧开的锅里。不是一股脑地放进去,而是等上一勺在煮锅里成型后再放下一勺。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一段时间。起锅前,把提前准备好的香菜、葱、姜、蒜末撒进去,再根据口味放些盐和调料,最后淋上适量菜油和少许香油,一锅美味的“萝卜饺子”就做成了。迫不及待地忍着烫咬上一口,萝卜的清爽连同面块若有若无的香甜都那么令人陶醉,还有那有滋有味的面汤。总之,连稠带稀地吃上一海碗,绝对的让人满足感爆棚。
虽然青萝卜是再平常不过的,也是我们家冬天吃的最多的一种蔬菜,然而由它制成的,看似也简单易做的“萝卜饺子”在小时候却不经常吃到。只有到了“九天”,妈才偶尔会几次做“萝卜饺子”给我们吃。
如果当时正是一个有雪的傍晚,家里正好生了一堆碳火,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堆边,端着海碗,热火朝天地吃着热气腾腾的“萝卜饺子”的情景,在我看来是最幸福,最温馨的场面之一。
随着我们兄妹几个渐渐长大,逐个离家,这种场景出现的几率也越来越小。到了我上初二时,这场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也许是对这个场景的留恋,我对每年的冬至起的“九天”都隐隐的有所期待,直到今天,亦是如此。尽管我知道一家人像当年一样围坐在一起,烤火,吃饭的画面再也不会有了。
我曾问过妈“`萝卜饺子`为什么叫作`饺子`,它明明就不是饺子嘛”,妈笑着说“这哪是饺子啊,你们小时候都馋饺子,咱家人多,哪能说吃饺子就吃得起饺子,我怕你们馋,就做些萝卜丸子给你们当饺子吃,解解馋。”
可是在我记忆里,当年吃那些萝卜丸子时真的吃出了饺子味。我一直都更愿意叫它们“萝卜饺子”。
我也曾经尝试做过这种“萝卜饺子”,但是总不成功。我明明就是按照妈当年的方法做的啊,可就是没有妈做的那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