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渚湖,一片宁静优雅的江南湿地,位处浙江德清东南,一个叫二都的古村边上。尽管事前已听说了它的种种奇妙之处,以及关于它的古老传说。
在冬日的午后,当我贴近烟波浩淼的宽阔水域,进入河汊曲折的深处,穿越幽然静谧的水巷长廊,这一大片少为人知的水乡胜景,仍然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船码头设在河湾里,狭长的河湾像一支低调的序曲。水路渐宽,熟悉的水乡河港,船过浪涌,没了泥岸的水线,又缓缓退去。
船在水上划出长长的弯曲弧线,前方豁然开朗,视线所及一片连天的碧水,饱满得像是要溢出来了。这就是被当地人通常称为“漾”的湖泊,也是下渚湖的主体。
虽然冬季与其他三个季节相比,苍凉可能是下渚湖的“主旋律”,湖面偏偏起舞的白鹭大多数已经南迁,但下渚湖的冬日景色还是耳目一新。
芦花在风中起舞,留守的白鹭在水中顾影自怜,水鸡在水面飞翔的样子有点滑稽可笑,从身边匆匆而过的渔船等,都是一道风景。
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或狭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态各异,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有港,水网交错。
大小土墩长年生长密密翠竹,野生芦苇,湖中鱼虾跃,湖面野禽飞,渔栅连绵,白鹭点点。
泛舟湖上,野鸭成群在身边游过,浓浓的冬意让游人显得稀少起来,一如这平如镜的水面,只身摇船划过,才会泛起一丝涟漪,金黄色的芦苇草,浑然的装点着下渚湖的边幅,远处的人家,也在遥相呼应着这份静静守候的美。
在湖中央,大片的金色芦苇草,伴着秋风摇曳,瑟瑟作响。
湖岸上的杨柳捶地,柳叶已经掉光,婆娑的柳条,依然在努力在冬的季节里争春。
彼岸,金色的芦苇草环抱着整个下渚湖面,隔断了与外界的一切杂尘纷扰。
游船渐渐靠近湖中央的小岛,湖边映衬着水面上的植物,天色朦胧,恍如梦境。
下渚湖湿地公园中,有数量可观的珍惜鸟类,白鹭如仙子一般,深居林中。
在这里,不知束缚和烦恼为何物,凭风借力,遨游天际。
船经过一处建有竹楼茶屋的小岛,慢慢偏离湖区中心,驶入边缘的湿地水域。眼前是一条隐没于高草中的丝绸水道,宽度似刚容得一条小船通过,伸手可触岸边的湿漉漉的树根。
两岸是茁壮的竹林、茂密的芦荻和苇丛,散发出潮湿的草叶气息。偶有几株高昂的松树。
船儿径自往前,如在陡峭的山路上盘旋,弯儿拐得越发地频繁。竹叶扶疏,树影婆娑,左边一棵桃,右边一株梅,让人想象春天的日子,在落英缤纷的水流中漂泊,该是怎样的惬意和妙曼。
水巷忽然就幽暗下来,两岸的树越发地密集了,像是在小镇的一条廊棚长街里穿行。异香袭来,水气醇厚,只见一棵棵百年树龄的古香樟树在水边依次伫立,水路顿时似被树叶的浓影阻塞了。
那一段悠长的港道,扬脖仰面睁大眼睛,一阵慨叹接着一阵惊呼,一个意外连着一个意外,也许世界上惟有江南湿地的水巷两岸,会生长着如此壮观的古樟树群落。
船贴着盘根错节的树根青苔缓缓滑行,天空消失在树冠里,水巷隐没在树荫里,脑中闪过亚马逊河原始丛林间的诡秘河道,那一刻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据说下渚湖整个湿地水域中,隐伏岛屿台墩600余座。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弯弯绕绕走了近一个时辰,就像走失在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里了。
天色渐渐明朗,船已驶出水巷,前方是恬淡辽阔的湖面,远远可望见岸边农家隐约的白墙。小船像是在绿色的田野中行驶,两侧漂浮的菱莲莼菰的嫩叶,随着波浪起伏。
一只青灰色的苍鹭,踡着身子懒懒地蹲立在养殖场水中的木柱上;两只长脚鹭鸶拨开水面凌空起飞;三只黑白相间的沙鸥盘旋不去;四只野鸭泰然地逐波浮游。
最喜是一群乳毛未干、淡黄色的鸳鸯小雏,扑扑地啄着水草,欢欢地溅起水花,雀跃着钻入油汪汪的水葫芦叶片下去……
湖光漫漫,漫满心间。既是湖,又是湿地公园的下渚湖,装进了心情舒展的收获时光里,慢慢地享受欢乐,慢慢地忘却了嘈杂纷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