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一个装着别人的缺点,另一个装着自己的缺点。大家都把装着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前面,装着自己缺点的口袋背在后面。以至于我们有时只能看见别人的缺点,而看不见自己的缺点。
C是一个严于律己的男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做事情都一丝不苟。也是由于这种行为规范,他有时对别人过于苛责。
运动会期间,作为C所在班级的配班老师,我走进了他与L的故事。被班主任老师委配了通讯员任务的二人,在场下奋笔疾书,为班级运动员写稿加油打气。突然L大哭了起来。我前去了解情况,因C嫌弃林森所写,还命令他重写,L觉得委屈异常。后来经询问得知,二人从小就在一起上学,因C年龄稍大,L妈妈便让他“管理”L,这一管便是八年。以至于C养成了挑L缺点的习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L不愿意再被同龄人管着,进而感到无奈与烦恼。于是,我和他们进行了一个约定。在运动会这三天内,C不再挑L的缺点,让他们分别管好自己,最后看谁表现更好。结果是,L管好了自己,C也玩的无忧无虑。
之后的几个月,C变得更多的关注自己,而不再去时刻盯着L,两个人恢复到了正常朋友之间的交往。
无独有偶,C这次把英语课代表的缺点装满了前面的口袋。英语课代表F是一个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女生,把英语课代表的职责也履行的非常好。但是C似乎跳过了她的优点,每节英语课下课都会告诉我一些他眼中F的缺点。比如,她漏交了一次作业,她上课回头说了句话……每次我也会提醒F改正这些缺点,然后让C更多地关注自己,但似乎并没有用。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课下我把他俩拉到走廊,提出了一个“夸人”的比赛,让他们说出彼此的三个优点。我让C先开始,他眉头紧皱,思考了良久,一个优点也没说出。换过来,F快速地说完了C的三个优点:听课认真、作业美观、积极回答问题,还额外补充了几个。此时C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于是我让他这时候说出F的优点,他用着欣赏地眼光看着F,说道:“活泼开朗、爱帮助人、不记仇”。我赞许地给他们竖了个大拇指。此后,C下课也不再给人挑刺了。
孩子们常会把别人的缺点放进自己面前的口袋,使得口袋越来越重,他对别人的偏见也越来越重,而这种苛责于人的态度也变成了自己的缺点。这要求我们时刻自省,严于律己,而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