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人们劳作所需的大部分卡路里
均来自于——主食
稻、黍、稷、麦、菽
让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中国人
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十月
黔贵稻米成熟的季节
这时是制作米豆腐的最佳时机
这款流行了上千年的传统小吃
在贵州的小镇街道上沿袭着它的古韵古香
随处可见的摊位至今仍摆卖着米豆腐
米豆腐——黔贵小吃的典型代表
一千双手,有一千种米豆腐的味道
这传承千年的滋味
只为在这最恰当的时节里
唤醒世代繁衍的味觉密码
解读着由古至今人类味觉记忆史的通用语言
好物发现师们
秉承着“发现好物,传递价值”的理念
深入黔贵探寻味觉基因
揭开舌尖上的秘密
▼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
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
为了寻访这传承千年的贵州传统小吃——米豆腐
我们驱车前往王阿姨家
初秋的清晨空气清新
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静谧神韵
灰黄的碱灰水冲泡着籼米
这些白净的米粒正迎接着全新的蜕变
浸泡3-4小时后
这些略带苦涩、泛着陈旧的浅黄米粒
便是这粒米蜕变的开端
王阿姨说
碱灰米豆腐精髓所在
便是这稻谷草烧成的碱水
【磨浆】
石墨磨浆——传承千年的古老手法
血肉和石墨之间的对决,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但随着机械时代的进步
大多制作者们都已用上了机械替代劳力
唯一不变的是,那醇厚乳白的浆水
在打磨下,厚重的翻腾着
熬好的米浆加入大火烹煮
凝固成球
一粒米从固态转变成液体又凝固成固态
仿若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的某种特殊感触
不破不立,便不能破而后立
食物们的蜕变之旅
也见证着人与人,人与食物间的聚散
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
为了让我们一饱口福
王奶奶把昨日做好的米豆腐取出
在锅里垫上一块蒸笆(或者用清油抹匀)
把米豆腐放在上面
上汽之后,再蒸半个小时
可以用筷子戳一下,看看是否熟透
米豆腐就蒸出锅了
汤汁佐以姜蒜、番茄、葱等调料熬煮后
一碗热气腾腾的米豆腐就出锅了
熟悉的味道,瞬间就能找回家乡的温暖
一碗用作待客的米豆腐
饱含了贵阳人满满的热情
美食是牵动着乡愁情怀的重要部分
它们平淡无奇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它们寄托着邻里间的淳朴真挚
透射着旧时光的回味
在同一屋檐下
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籍家人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
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
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
家常美味,亦是人生百味
【碱灰米豆腐Tips】
米豆腐含有多种维生素,能预防和治疗大肠癌、便秘、痢疾、小肠串气,有助于减肥排毒,美化皮肤,养颜美容,保持青春活力
米豆腐具有清热败火,解渴爽口等作用,夏日更兼清热解暑、解馋、解困、提神、消暑等作用
米豆腐是一种弱碱性食品,吃碱性食品可保持血液呈弱碱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酸等酸性物质减少,对尿酸偏高的人群更有较好的作用
米豆腐还能防止乳酸、尿酸在血管壁上沉积,因而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称碱性食物为“血液和血管的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