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8.2开启阅读,其间也有另外几本书一起在读,也都是零零散散的时间读的,8.8晚九点半阅读完。现在想想,确实还是只有学生时代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用于阅读,可那会儿我干啥去了呢?
这本书共九讲。第一讲:说诗忆往
这一讲里主要介绍了两方面:一是自己是如何爱上古诗词的:家庭氛围,家里人都爱吟诵,特别重视古典诗词的教学。
二是教古诗词的方法:兴(内心要动起来,要有兴趣,即兴发感动)、道(正确的指导,告诉孩子这首诗真正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在哪里,诗人在什么时代,什么节日,什么心情,什么背景,什么h环境下写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讽(不开读之,不打开书本,也就是背诵)诵(以声节之)、言、语(言是发端曰言,答述曰语。言语,是古人的训练,即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问答)
看到这儿,我就联想到自己在教学时,首先是不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兴趣使然,若是没有这样,以后也会如此,先要引发孩子们的内心感发,然后介绍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让他们能够了解诗歌所传统的情感,竟而带着自己的感受大声朗读直至背诵。
叶先生在书中还说了一个观点:绝对不可以让小朋友为考试而读书。如今从幼儿园开始,一切都是急功近利的,而且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利,这是我们社会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遗憾。
确实如此,为了考试而读书,孩子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学得也累,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不会认为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主动学。
每个人天资不同,你如果是120分的天姿,考了100分都对不起自己;你如果是70分的天资,考了75分,你就尽了最大的努力了。那们就得了解孩子,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对每个人的要求不一样,也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人只和昨天的自己相比,今天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变化?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情况下,讲课、作业的布置,确实不太好因人而异,但以后尽力而为之吧!
第二讲:《诗经》四言体
诗是「情动于中而兴于言」,是你内心有了兴发感动才写诗的。赋、比、兴所代表的是你内心是怎么样动起来的,是什么使你的内心感动的。
“兴”是见物起兴,因为外物引起我的感动;“兴”是由物及心,由外物引起我内心的感动。如《关雎》。
“比”是我的内心先有一种被剥削的痛苦,然后举一个形象来做比喻;“比”是由心及物,把内心的感情借外物来表达。如《硕鼠》。
“赋”是直言其事,不假借外边的任何草木鸟兽的形象就直接叙述出来;“赋”是直接叙述。如《将仲子》。
第三讲:《楚辞》与楚歌体
楚辞不叫楚诗,它跟诗歌相近,可是它有散文的句法,它是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体式,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感情,所以叫它“楚辞”。
《楚辞》里面的《九歌》是十一首歌,楚歌体是影响后世最大的一种体裁,这个体式已经形成一种基本的、七个字的句式了。它是《九歌》里面的一种:“兮”兮前面三个字,后面三个字。
如《少司命》: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楚歌体是在战国以后、秦汉之间,最流行的一种体式。如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
第四讲:乐府诗
乐府诗是从汉朝兴起的。“乐府”采集各地方的歌谣。它采集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汉书》讲到的“赵代秦楚之讴”,“赵代秦楚”,泛指全国各地,“讴”,民间的歌谣。另一方面,一些朝廷文士的作品。如士大夫李延年的《佳人歌》。民歌有《上邪》、南北朝的《敕勒歌》。
乐府的五言古诗流行以后,从西汉一直沿用至今。汉魏最有名的五言古诗《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这是梁昭明太子所选的一本诗文选集。
《古诗十九首》不但把我们人类共有的感情写出来了,而且“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回,抑扬不尽”。钟嵘赞美《古诗十九首》“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陈祚明说《古诗十九首》“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的悲哀;一个是与所爱的人离别的悲哀。
“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第五讲:五言绝句
凡是四句成诗的叫绝句,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的,五个字一句的四句诗就叫作五言绝句。有古体的绝句,如王维的《辛夷坞》;乐府体的绝句,如李白的《静夜思》和《玉阶怨》;唐朝时还有律体的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第六讲:五言律诗
主要介绍了李白和《夜泊牛渚怀古》,杜甫和《喜达行在所》、《秋兴八首》。
第七讲:五言古诗和五言排律
主要介绍了陶渊明和《饮酒》,陶渊明诗的特色: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最深微繁杂的情思。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很自然,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没有造作。陶渊明的诗表现得很单纯、简净,但他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具有很繁复的东西,能够把它们融合起来,以真诚的态度和世人相见,这是很可贵的,他的思想受儒、道、佛的影响,吸收各家哲学的精华,而不被任何一家所局限;可以容纳各家的有点,而没有一份拘束狭隘的缺点。
其次还介绍了李商隐和《西溪》。
第八讲:令词
这一讲主要介绍了李清照和《南歌子》。
第九讲:长调
柳永最先开始写长调,至此,用长调写词的人慢慢多起来了。周邦彦把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的写词技巧集了大成。
这一讲先是介绍了周邦彦的《兰陵王》。然后提到:诗词,读的是意境。在欣赏古诗词时,光读字中之意还不够,还要飞跃起来,有一种体会和想象的联想,要能把那个感发扩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