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准备好了。
有多少时间是可以自己跟自己对话,有多少心境是自己对自己诉说。有多少情绪是自己和自己表达。
小文仔,从小明滚出去看到点开全文君,多少人不喜欢开玩笑,但是在有点过不去的时候会最后挣扎漫不经心的说,来,谁给讲个笑话。
记录是个超级有意思的事情。
你设想不到发展的进程,因为你必将一直在其中。也正因为这种没有阶段性效应的形式,才显得越发真实和美好。
碰巧的话,一起说说话。不碰巧,那就自己跟自己唠叨几句。
你总会有自己的观点,你支持的,或者你拒绝的,远远不仅仅只是一个动作,一个事情,一个结果,一个人,那是整个价值观整个世界观整个人生观。
虽然你也并不太知道所谓的三观到底是什么,但是它确实就是踏踏实实的在那,并且理直气壮,根深蒂固的在你流淌了若干年岁月的血液里生根发芽,主宰了你的认知和接纳的选择。
静下来,有时候会像姨妈来一样,折腾自己的情绪。不要消极不要否定。哪个事不是听个笑话就能过去的。要相信笑话的力量,和讲笑话人的力量。
一直,很喜欢听讲座,听TED,听一席,听锵锵,慢慢的,也越来越喜欢听相声,听段子。
人的状态都是会改变的,人的需求也是会改变的。我们在某个阶段坚持,追求的东西,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紧接着下个阶段的水平。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
有时候是很想去真正写点什么出来,恨不得给我个主题,我来围绕着发挥,思绪太散乱了,东扯西拉的,总结不到点上,都是自己的随意罢了。
确实有很多标题党,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其实不太乐观。
很多略带攻略性质的文章,其实很大层面上,人都是会本能的点进去看两眼,这是市场需求的情况,再次之,兴许了解一下也是不错的。
真的沉下心来,看看书上字里行间的语言,不去想作者对大意是什么,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都不要过多的扰乱,就是简简单单的看看书,感受一下文字的魅力,看完后,合上书本,想起初捧岁月的宁静和周转时光的辛勤。对呀,我在理解或者是我想理解你书上描述的每一句话语,场景,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的深刻。
我喜欢看剧。尤是也喜欢看纪录片。
最主要是因为纪录片的真实。喜欢导演不说什么,不煽情不渲染,明明白白,就放在那里,所有的理解,大众自己去体会。
有的人体会的很好,千奇百怪。有的人天性比较慢一点,需要借助影评人的协力才能有所领悟,都没关系。反映的现象至少真实。
总结不好一句话,这是很大的毛病。
思想转的挺多,嘴上比较迟钝。语言的方式没有书信的方式深沉,书信的方式又没有语言的方式高效,直接和更具渲染。
怕关着灯睡觉,又烦亮着灯刺眼。
希望街外面的光亮可以透着窗户照进来。不正不斜,正好照满我整个房间的安全感。
小时候,天黑,每每出门都要数数家家户户亮灯超过10个就会很安心。现在,就算是外面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也不太愿意出门晃悠。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才能拿起钥匙,手机大大方方的去一个目的地。
会很纠结,到底是左卧侧睡好还是右卧侧睡好。反而,辗转反侧,好不好的并不是左右,而是睡不睡得着的生物周期。
对吧,我是个很会东拉西扯的人。
原来,有些很会讲笑话的朋友。慢慢的,大家都不太会听笑话。讲笑话的人,也不太会多讲几句话。
来吧,一个会做情绪垃圾桶的人,还有一个需要听笑话的人。
听过一句很励志的句子。
我是一个明天也可以加油的小文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