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想中的孩子&现实中的孩子
我的想法:我理想中的孩子健康、快乐、乐观、勇敢,如果成绩好、麻烦少,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如若要求得更多,我所希望的其实是符合大众主流的期待的。所以,理想的标准是什么??
现实中的孩子给家长带来的挑战大同小异。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机会。挑战的背后是我们希望孩子所掌握的某一项技能。我们需要专注于品质和技能的开发,而不是纠结于问题本身。
二、掌中大脑
五指合拢:理智脑
四指伸开:情绪脑
五指伸开:原始脑,或战或逃
20180924补充:今天在看《全脑教养法》时,发现“上层大脑”和“下次大脑”的理论与“掌中大脑”原理互通,在此作补充。
下层大脑相对更为原始,负责人体基本功能、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以及强烈的情感(杏仁核在发挥作用)。上层大脑进化程度更高,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
发脾气也分层次:若是“上层怒火”,是孩子自己决定发脾气,有意识地选择行动,此时需要给孩子设立稳固界限,即“和善而坚定”;若是“下层怒火”,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完全失去理智”,此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即“共情”。
一旦“上层大脑”重新运行,便可以使用逻辑和理性解决问题。(例如:启发式提问)
三、积极暂停Time Out——设立冷静角
为了尽量不让情绪脑弹起来,我们需要及时喊停。
四、行大于言
孩子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五、纠正前先连接
六、情绪轮
七、试着用“我”开始表述
八、冰山图
九、和善而坚定——PD的核心
十、坚定的语言
1、明确表达愿望(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计划好,看你想看的电视。)
2、用问句回应(我们家看电视的规则是什么?)
3、陈述既有规则、惯例(在我们家一天只能看一小时电视,你今天已经用完了,感到失望可以理解。)
4、检验孩子的理解力(我想你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办法,既遵守规则,又能看你想看的电视?)
5、邀请合作(我理解你很想看电视,但那不是个选择,我需要你帮助我切菜,准备晚餐。)
6、有限选择(你可以把电视录下来明天看,或者你有更好的办法?)
7、坚持(共情)(答案是不、你感到失望和沮丧我可以理解。)
8、非语言信号(用手指指手表,再摇摇头。)
十一、启发式提问
十二、温度计——语言是有温度的
十三、无效回应方式:否定、说教、纠正、辩解
十四、我句式(当自己有情绪时使用)【重要!】
“我觉得……是因为……我希望……”
我句式的本意是表达情绪,而非控制别人。错误的表达举例:“我很生气,因为你回家一直打游戏,我希望你马上做作业。”“我希望”那部分可以不说,等情绪稳定后再讨论此事。想要教孩子好好说话,可以通过镜像神经元,自己多说“我句式”。
我的想法:该句式与非暴力沟通技巧相通。
十五、共情(当对方有情绪时使用)
“我看得出你觉得……(对方感受),是因为……你希望……”
此处“你希望”的表达可以天马行空一些。我的想法:通过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方式,在《如何说孩子才肯听》里看到过。
十六、“不”语言
慢慢改,即使说了也没事,后面跟一句正面语言。
十七、正面语言
1、提前告知
2、清楚具体的有效指令
3、有条件地许可(和善而坚定)
4、富有孩子气与创造力(特别是小年龄段孩子)PS:无效时,可以启用有限选择和启发式提问
十八、贴标签
十九、信念的力量(清醒催眠)
想象目标已经达成:“我每天都10点睡,现在精神很好。”
二十、错误中恢复关系的4R
1、Recognize 意识
2、Reconnect重建连接(纠正前先连接)
3、Reconcile道歉(就自己做错的部分,越简洁越好)
4、Resolve解决问题(可用启发式提问)
补充说明:任何时候,关系都是第一位的。犯错是被允许的。
二十一、惯例表的关键态度和技巧(代替唠叨)
1、需要积极跟进(提醒)
2、容易理解,容易完成,具有灵活性
3、允许调整(eg:一周以后我们再来看看)
4、孩子参与越多越好
“不求完美,循序渐进”
二十二、选择轮(情绪选泽轮/解决问题选择轮)
其他形式:抓阄、抛骰子……
二十三、接玩偶的游戏
不怕犯错,去尝试
二十四、看到而非看见
eg:这包有点过时,不好看。/这包颜色有点暗。
二十五、投射
张德芬: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
1、自己的未完成
2、原生家庭的未完成
3、好妈妈/爸爸的期待
4、伴侣
二十六、工具卡的使用
二十七、song:《thank you for hearing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