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时称长安,即长治久安之意。十三朝古都,曾是我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西安行,是一次寻根之旅,是一次涤荡心灵之旅,也是一次人文之旅,所以注定不凡。
提到长安,不得不提秦始皇陵兵马俑。古人视死如生,秦始皇刚登基时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兵马俑就是他臆想的,百年之后陪着他到另一个世界继续征战沙场,打拼江山的军队,而且创制的秦俑,都是战时的状态。然而,世事总是难料,据考证秦始皇49岁时,驾崩于商丘,而墓冢仍未修建完毕。如今我们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有些空坑,史学家猜测就是未修建完毕而被迫竣工的后果。近看秦俑,一个个身姿挺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具视觉效果。听着导游讲解,内心的崇敬之情更加油然而生。每个兵俑的穿着各异,发髻也不太一样。每一样细微的差别,都是官位、地位、兵种的区分。另外,每个兵俑的背部都刻上造俑工匠的名字,这是为了保证兵马俑的质量,秦始皇在世时,兵马俑若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该制陶工匠者就会接受相应的处罚。这就是现在我们依然沿用的归责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透过这些兵马俑,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秦始皇所向披靡,叱咤风云,统一六国,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秦朝,中国第一个一统江山的局面,车同轨、书同文,六国归一,步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这是我们历史中一个跨世纪的重要时代,而秦始皇是一个胸怀大略,不可一世的霸主,留给我们后世的影响太多。透过秦始皇墓冢,我们了解了秦朝的辉煌,也体会到了不同阶层之间生活的千差万别,百姓的不易。兵马俑的背后是一个王朝崛起的故事,是三千年文明的再现。
提到长安,不得不提在中国历史中以胖为美的大唐盛世。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体现了唐时长安城方方正正的格局,也展现了一个繁荣的大都市面貌。唐朝一个中国最鼎盛的时代之一,国富民强,百姓安乐,四夷宾服,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也大放异彩,好一个繁华盛世。我们步入骊山,观看了唐时皇家的后花园。那里谱写着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与唐皇李隆基的浪漫爱情故事。看着历经几千年,当年贵妃泡浴的温泉池子,早已虚空,但井口依然有涓涓细流涌出。物是人非,不禁有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温泉池的感慨。唐朝好像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又好像仿若昨天。这就是人文历史的魅力,让我们活在当下,又能感受着不同时代的气息。
提到西安,不得不提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80多年前那场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骊山。当年国民党在那临时办公,看着那里现在依然保留着当年的摆设,也看着一些房子上面的弹孔。想想那时在这上演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内心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勇气和爱国之深沉而感动。作为文科生,着实惭愧。对于西安事变,知道的那么浅显,知识面那么狭窄。而当步入事发现场,还原了当时的情景,才理解了统一抗日的爱国情怀。而且,才知道两位发动事变的将军,后来均如此凄惨。才越来越佩服当年他们的勇敢,勇敢是明知山有虎依然向虎山行的决绝。深深为杨虎城将军,举家上下挨枪杀的结果感到心痛。也为张学良被囚禁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命运感到悲哀。当听到,导游说,张学良接受采访时曾说,真正的张学良只活到36岁……可见,他这一生被囚禁的心酸,心路历程的坎坷。我们真应该向两位将军致敬。
此番西安行,内心深受文化的洗礼。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能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我们将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让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