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炎炎,夏意正浓。满怀憧憬,揣着一丝迷茫,我辞别温柔似水的成都,投入到热情似火的师大附外的怀抱。初来乍到,还未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就得到诸多照顾,令我感动不已。让我意外的是,从教多年却从未得到出省学习机会的我,一加入师大附外,就跟随全体教师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进在去武汉培训的路上,更是令我激动不已。一路上,欢歌笑语,附外人阳光向上的姿态,让我越来越坚信:我已经走在最好的路上。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短短为期四天的培训,感受和体会却如潮水般在我内心涌动,这些澎湃的潮水最后汇聚成了一片汪洋,它用充满期许的眼神看着我,殷殷切切地说:你要走一条美好的教育之路!你要走一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路!你要走一条和附外人戮力同心,共谱教育华章,共创美好未来之路!
选择了这样的道路,意味着选择了英雄之旅。坎贝尔认为:每个人的心灵意识都是一个正走在路上的英雄。英雄之旅就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之旅——逐渐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意义、最终看到自我与他人及宇宙的整体性。坎贝尔将英雄的旅程分为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归来。在这百舸争流的世界中,人生的意义是痛苦,是奋斗,而不是因循苟且,做境遇的奴隶。英雄会离开舒适平淡的日常环境,到充满挑战的陌生世界去完成梦想。我选择了附外,证明我已经具备了跳出舒适圈,拒绝躺平的勇气。来到附外,聆听或阅读汤校长每一次的讲话,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次地洗礼。汤校长崇高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语言一遍遍地冲刷着我布满尘垢的心灵。沉睡的自我意识受到了感召,已然觉醒,在这最好的路上,我已经开始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我深信:在附外,美好的教育理想已然有了发育的母体,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了孕育的胎盘,崇高的教育追求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需要带着拓荒精神上路!
拓荒精神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培训第一天,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可以称得上是颠覆我们认知的好课。叶教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课程履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重新发现课堂。叶教授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陈腐观念和弊病,比如说我们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并不关注,只知“带着教材进课堂”,而不知像专家一样“带着想法进课堂”。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学生每一天都在成长和变化,教师要做到“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就必须要关注孩子的认知体验和思维过程,要重新认识课堂,大刀阔斧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汤校长也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所以教育的事业和工作也应该是常新的,这样教育的事业才是有生命的,才会是常青的。”我们要将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首先要具备开拓和创新精神,如果因循守旧,一味信奉经验主义,那我们的的基础教育谈何改革?教育事业能有何发展?叶教授的这堂课打开了我全新的认知,讲到我们身为基础教育的教师不要只知道钻研教材,教学目标和开发课程,也要研究国家基础教育的教育方针和方向,这样我们教师就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叶教授也给予了我们有力的指导:我们的课堂要从“客体知识输入”到“主体经验改造”;要从“文本资源圈”到“体验学习圈”;要从“教学目标”到“课程履历”;要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为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我们还要谨记汤校长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老中青教师都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更新、不断进步,以教育者的职业道德和生命激情,给学生知识,给学生欢乐,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取自己生命新的成长和提升。”
拓荒精神也是一种科学实践精神。个人进步的核心除了学习思考之外,实践是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临门一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我们教师的核心工作属于工作独立性强,协作较少,主要依赖于个人的临机判断的实践类型。所以崇高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教育理论,唯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科学实践中,才能真正落地,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符合孩子的智能特点、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只有科学地实践才能有效的引导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长华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让我对科学实践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朱院长以通俗易懂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一个道理:把握概念很重要。对此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学有效与否取决于孩子的概念掌握情况。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建立概念的基础上去实施精确的教学或训练,那么这样的教学多半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更可怕的是学生没有能力接受知识,或者接受也是一种僵化的知识,导致学生一步步丧失活力和自信。通俗一点讲,就是教师把学生一步步教笨了。那么学生的概念从哪里来呢?聆听了朱院长的阐述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概念掌握就是来自生活,来自体验。孩子要形成对社会生活、天地自然最初的概念,必须亲近自然,体验生活。
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怀特海把一个孩子从婴儿到成人划分为浪漫、精确、综合三个不同的智力发展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发展也有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过程。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的智力发展阶段科学实施教育教学。在孩子最初的浪漫阶段,如果对孩子过于束缚,没有充分释放孩子的浪漫天性,没有让孩子多和大自然接触,多亲身体验社会生活,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对世界的浪漫感知。如果孩子缺乏对世界的浪漫感知,那么其浪漫元素就会很少;如果浪漫元素很少,那么他就很难把握各种概念。如果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各种概念的把握,那么到了精确和综合阶段,孩子就会糟糕透顶。因此,在孩子最初的浪漫阶段就应该给予科学的引导。虽然在此阶段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但是这是基于特殊指引下的自由,因为没有引导的自由,就是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我们多让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或者之后,适当地指出重要的事实,阐明简化的概念,提示普通常见的名称,这些都能加强孩子学习的动机,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
由此看来,教育教学工作并不简单。我们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的任务安排,每一次对孩子的引导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教育教学实践才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仍需要加强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勤学苦钻,慎独善思,深耕课堂,做一个有实践精神、有实践能力的好教师。
拓荒精神更是一种拼搏奉献的精神。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这就是说现实和理想的距离一般都很遥远。选择了最好的路,但路不一定好走。英雄之旅亦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之路,路上遍布魑魅魍魉、妖魔鬼怪,唯有一心向佛、勇敢面对、斩妖除魔,闯过重重难关,才能取得真经。通往谱写教育华章,创造美好未来之路也是如此,苏轼说过:“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一个人只有充满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才有可能在荆棘遍布、困难重重的道路上抵御妖魔、战胜困难。做好一名教师,做一名好教师,最需要的也是这种拼搏和奉献的精神。汤校长曾经把做老师划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计,把教书当作‘职业’;第二重境界,是积极钻研、不断进取、教书育人的业绩和人们的评价都是比较好的,这是把教育当作‘事业’;第三重境界,是学生看见这样的老师,就好像看见了真善美的使者,这种老师把‘让世界变成真善美的人间’,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是把教育当成‘生命’。”把教育当成使命,把教育当成生命,这是教师最崇高的境界,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具有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想,在附外的土壤上,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具有拓荒的精神——开拓创新、科学实践、顽强拼搏、乐于奉献,那么在这条最好的路上,一定会真善美之花开遍,教育华章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