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小姑姑过来探望,新婚的小妹妹刚从马尔代夫回来,心情美得和马尔代夫的海水一样蓝。忽然很想去旅行,我有多久没有为旅行而出门了呢?自2016年元旦前夕准备去四姑娘山徒步之行搁浅之后,我的生活被侵蚀地支离破碎。现如今离2019年元旦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大约三年的时间,梦魇一般挣扎撕扯。如今多了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可人儿,带着他去徒步旅行自然不现实,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更加重要。所以出门旅行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梦,但是我想即使不出门,有足够的情致,我也完全可以宅在家里旅行!
对,就是宅在家中去旅行!如今是最好的年代,有网络有书籍,信息互通,我可以借助它们完成非主流的旅行。这样的旅行别有风情,异域的神秘固然不可或缺,美食同样诱人可以养眼亦可以果腹,还有旅行地的人文更可以从容地查找。这样的旅行可以做为实地旅行的前站,也可以做为以前旅行地的回忆,也可以成为旅行本身。极好极好!
那么从今日开始我可以开始为旅行做长足的准备了,每周去一个地方,如何!不必受天气的影响,也不必舟车劳顿,还不用受到地域的局限,国内国外皆可,天上地下亦可!实在是太棒了!更无需花费太多的路费,也能体会到旅行地的风土人情,聊以慰藉!
想着想着心情渐渐地明朗起来。儿子睡午觉,我百无聊赖,无意识地从书架上抽一本书出来《旅行者的早餐》,正应我此时的心境。这是本新书,是前年在当当买的,读着感觉不错。
《旅行者的早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书,书中写得更多的是美食。 作者是米原万里(1950-2006)是个妙人,在日本作家里少见的直接和尖锐,也不怕谈“下三路”话题,故而显得很有个性。少女米原是爱读书之人,她把图书馆的书从《古事记》一直读到《伊豆的舞女》,她一生忙于口译、写作和照顾老年痴呆的母亲,一直未婚却早早离世,如今伊人已逝留下一些杂文和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及魔女之名。
她曾说过:“以前的日本小说非常有趣,但似乎就是从田山花袋的《棉被》开始,仿佛作者不遗余力地想让作品变得无聊,那大概是和传统的决裂,但总之就是很无聊。”(《棉被》似乎得找来一读,即使无趣也该读一读)
但这本书里是看不出她的尖锐的,反而温情满满,米原是一个俄语口译者,因工作之便,常年行走在欧亚大陆,所品尝过的美食不计其数,而这些美食被她用日式的幽默和调侃,夹杂着食物背后的典故和历史写成了《旅行者的早餐》这本书。因而这是一本道尽人生哲学的美食宝典,有人文情怀有质感,又有趣有料。
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有很多。
1.《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本书从第十页开始讲述她同鸡蛋和鸡之间的渊源。很爱吃鸡蛋的她倾其所有买了十二只小鸡回家,然而小鸡接二连三的死去,有衰弱而死,有互相踩踏而死,最后一只强壮的P眼睁睁被野猫叼走。在这之后,她整整一年不吃鸡和鸡蛋。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米原还是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加了鸡蛋的卡斯提拉蛋糕实在太美味,尽管在嘴里塞满蛋糕的时候眼前还是浮现出小鸡微微抽搐着死去的样子。
文中她说:“无论吃东西还是生存,都是多么残酷,多么罪孽深重的事情啊。杀生的罪恶感与满足口腹之欲的愿望在心中搏斗,慢慢学会接受这种矛盾,才能长大成人吧。”做为一个资深吃货,她的内心还是会有挣扎的。
米原面对食物的反思与自责的矛盾心态,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潜藏的佛家立场,这就是所谓“善”的一面,亦是伪善的一面。
我之所以会对此事有画面感,是因为小时侯我和哥哥一起养过类似的小鸡,黄黄橙橙的特别鲜活明艳,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可爱极了!没有米原这么惨,还是有几只小鸡安全长大的。但是有一幕一直在我脑海里,哥哥看到这些小鸡开心得手舞足蹈,跳着跳着踩到一只,当场就……怎么说呢,那场景有点惊悚。
2.《旅行者的早餐》
有一个男人在森林里遇到了熊,熊马上质问:“你是什么人?”男人答道:“我是旅行者……”熊傲慢地打断他:“不,旅行者是我,你是旅行者的早餐。”
这个故事有笑话戏谑的成分,但蕴含了人生哲理,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劫难。事实上“旅行者的早餐”在俄罗斯,只不过是一种很难吃的罐头。
3.《海蒂爱喝的山羊奶》
因为喜爱电影《海蒂和爷爷》和儿童文学《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我多看了这一节一眼。食物中有故事,蕴含着朴实哲理。海蒂觉得很好喝的山羊奶,有朝一日你真的喝到了,会惊讶直呼:“这是什么呀?!”那一股难闻的羊骚味让人难以忍受。除了牛奶,现在的宝宝开始流行喝起羊奶,而且价格不菲,但我还是希望我存留海蒂给我的美好,不必亲自品尝新鲜山羊奶味道。
4.《桃太郎与黍米丸子》这个故事把童话故事和食物相接。桃太郎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户晓,奶奶做了很好吃的黍米丸子,吸引了狗、猴子和鸡,与桃太郎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上山打妖怪。那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东方风味的童话故事,我估计那丸子也是这个味儿。书中米原吃到黍米丸子时,疑窦顿生,就这个啊粗糙鬼东西,值得付出生命?!最后她才明白原来黍米对猴子这些小动物更有魅力。事实上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管多难吃得的食物都是宝。为了食能裹腹人和动物都会变得疯狂。
也正因为贫穷,限制了人们对食物的想象。人只有拥有了足够富足的财富实现自由支配的能力之后,才会关心食物的精致和美丽的外在,才可能衍生出食物的文化。
4.《美食窜窜烧》
但不管怎么说,美食是人本源的需求,对食物的欲望是原始而不可抗拒的,因为人要生存,首先得让自己活着。
“喝要死,不喝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喝就太浪费了!”
书中米原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最好喝的伏特加,理想的酒精度数既不是三十九度也不是四十一度,必须是四十度。就是这么一个很轴的人。
除了喝的伏特加,书中还有一堆的美食。
俄罗斯吃鱼子酱,捷克吃炸鲤鱼,土耳其吃蜜糖,西伯利亚时吃新鲜的冰鱼刨屑……闻所未闻。
书中每一个食物都有一个小故事,因有着历史的纷杂模糊的面貌而变得立体而丰富,所以当你吃到一种食物,你定会自觉不自觉的像米原一样想要探究食物背后的历史风味。
在这本《旅行者的早餐》中,考据成癖的米原为了寻找童年的美味糖果哈尔瓦,她会认真去辨别出牛轧糖、土耳其蜜糖。为了“西班牙小鸟”的做法精髓,她对空姐不依不饶反复求证……
这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么?
《旅行者的早餐》不高深,很轻松地读,读着读着你若能放下自我,去享受美食,享受生活,活得洒脱,活得自在该多好。这是作者的期望,也是我的期望。
且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了一季秋痕冬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