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卢森堡所著的《非暴力沟通》在全世界畅销,经久不衰,更因其在微软重回全球市值第一中的贡献,再次掀起世界范围内的学习热潮。国内这几年也非常流行非暴力沟通(NVC),各种线上语音分享及线下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大多数人理解的非暴力沟通,主要聚焦于如何运用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说话。这样一来,非暴力沟通就变成了“非暴力”的“沟通”,成为一种语言的模式、说话的方式。将非暴力沟通等同于运用四要素来说话,忽略了其精神内核和人的内在转变,这无助于这门好学问的传播及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有一天,我 20 多年没见的堂哥联系我,并问我:“孩子今年读高三了,成绩怎么提升啊?”我跟他说:“你要想问我,我肯定有办法,但是你别问我为什么,照做就可以了。”我堂哥答应了。我让他给我嫂子洗脚。结果他给我嫂子洗了两个月的脚,孩子的成绩从全校100 名提升到了 29 名。
我用这个小故事来说明,我们学习非暴力沟通,到底是学“形”还是学“神”,到底是学技巧还是学“道”。
我把我堂哥的反馈截图发到朋友圈,很多人就跟我说:我要发给我老公看看。也有很多人说:哦,那我回家也给老婆洗脚。
这就是我们日常的学习方式,不仅是非暴力沟通,很多学问都如此——我们特别希望能有一个速成的技巧,能有一个人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就能神奇地转变了。
假设有 100 个男士听完这个故事后回家给老婆洗脚,其实孩子成绩能提升的可能只有 10 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形”,没有看到“神”,每一个家庭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开篇“大医精诚”就告诉世人,“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表面上看都是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但是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看不到一个方法好用背后的“神”和“意”,只是照葫芦画瓢,用其外形,那么恐怕很难奏效,甚至与所期待相反。
“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中医治病如此,人际关系亦是如此。
好多朋友问:为什么老公给老婆洗脚之后,孩子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请问,难道孩子的成绩不好,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原因吗? 或者说,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除了孩子之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有一个特别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家庭氛围。就像我们整个社会环境会影响某家企业的发展一样,很多时候孩子是非常爱父母和家庭的,所以当家庭的氛围不够和谐,尤其是夫妻关系出现很大矛盾的时候,孩子的成绩是很难理想的。
虽然我和我堂哥 20 多年没见,但是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通过他的话,听到他将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归结为我嫂子……请问,如果你是这个家庭中的孩子,爸爸指责妈妈,你会和谁站在一边呢?你是站在妈妈那边,跟爸爸对抗,还是站在爸爸那边, 一块儿来蔑视妈妈?
让孩子选择任何一种站队,他都是很难受的。所以当父母关系不好时,实际上是置孩子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孩子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在两难境地中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学习。那么,这时影响孩子成绩的一个很大因素是父母的关系。这就是洗脚这个可见的“形”背后的部分。
在我堂哥家这样的家庭现实和环境下,当他开始为我嫂子低头洗脚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把“大男子主义”和指责别人的态度放下了,把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放平了,夫妻关系自然就融洽了。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嫂子一定会特别感激他,两个人的关系自然会变得特别好、特别融洽。孩子看到这些,尤其在高三这个阶段,他就可以安心地好好学习了。这就是孩子成绩大幅提升的奥秘。
在类似的情况下,关键是我们的眼睛怎么看:是看表面,还是看背后的“道”?“哦,这个孩子花多少时间能学习好?”“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不打游戏?”“这个孩子需要提升什么能力?”……如果你只能看到这些,却看不到更深的道理,看不到“道”,看不到关系对人的影响,那你就很难去转变人。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无效,因为他们只是在模仿“形”。别人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说话有效,你也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说话,是不是也会有效果?我堂哥回家给老婆洗脚,孩子成绩可以提高,但是你回家给老婆洗脚,孩子成绩不见得就能提高,因为每家的夫妻关系真的不一样。
如果家里本来老婆占上风,时常指责老公,老公本来气势就低,再给老婆洗脚,那夫妻关系不是更不平衡、更不和谐了吗?孩子岂不是学习成绩会更差?所以不能轻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