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东馆之数字馆】人在画中游

       每天上班搞得心力交瘁,我实在很崩溃,于是随机约了上海博物馆东院,想去换换脑子,调整一下心情。上博东馆是今年才正式开放的,它的开发标志着上海拥有了2个博物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分工。东馆的使命是世界看中国,里面陈列的主要是中国的历史展品;上海博物馆的任务就是中国看世界,让中国人民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上博东馆跟其他地方的博物馆不一样,不是按照朝代划分展厅,而是按照青铜馆、雕塑馆、陶瓷馆、玺印馆、货币馆等等,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就是数字馆。数字馆是要单独预约。一进去,就发现,里面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放映厅,前面一圈大屏幕,头顶有各种灯光,座椅有的是石头状,有的是睡莲状,整个环境融合成了一个池塘的样子。整个画面围绕着唐宋元明清各大画家的绘画展开,我们每个人就坐在石头和睡莲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有一种王维描述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我们渐渐的进入了古人的绘画世界。

      里面的绘画很多,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幅。一个是南宋画家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轴》,这幅画是李唐南渡前山水画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幅画以浓墨淡色画万松深壑,山峦错落有致,山腰烟雾缭绕,深谷中有泉水涌出,就连青松都层次分明,一开始,我们望到的是一座大山,然后随着画面逐渐放大,我们渐渐的进入了山林深入,从远到近,从外到内,沉浸式的探访大山深处,更加深切的领会到了古人的胸襟和情怀。

       又一幅是董其昌的《赠珂雪山水图卷》。博物馆介绍说:此卷以米氏云山出之,并融以子久山石法。什么是米氏云山呢?宋代的山水画,主流是继承唐代、五代以来的水墨山水画,即用线与墨相结合的破墨山水,施用色彩也仅限于色墨结合的淡色晕染,到徽宗时期又有一个新的山水画派异军突起,即所谓“米点山水”,也叫米氏云山。首创人就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雾雨蒙蒙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用水墨点染画山水,充分发挥了水墨融合,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那我们再回过头看这幅图,烟云变换,山色空蒙,正是这种画法的代表作。

       第三幅是清八大山人朱耷《临沈周松柏桐椿图卷》。沈周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的特点是构图简练、用笔凝重、笔墨浑厚苍茫。朱耷的这幅图是82岁所作,为八大山人传世最长画卷。即使看不懂画的人,都能感受到蓬勃而出的力量。图上树木枝杆或横斜而出,张牙舞爪,各尽其态。笔墨粗犷雄浑,全图气势磅礴郁茂,为八大山人少见的情绪奔放之作。这是八大山人朱耷在临终前不久所作,他在与相距200年时空的沈周那次对话中,是否悟到了些什么?是感悟到了人生无常,还是体会到了平静与豁达,抑或是反抗和无奈?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看完了唐宋元明清多位大家的传世之作。不得不感慨绘画世界的神奇魅力。虽然是一个视野的定格,但是就在这么狭窄的创作空间中,带给观者无穷的想象。我们不是在观看一幅画,而是在探索和体会画者的精神,共同感悟虽身处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但是百变不离其宗的思想和追求。


数字馆大厅


赠珂雪山水图卷


临沈周松柏桐椿图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不懂画,记忆中从未对什么画作产生过兴趣,没料到最近读《不必向长安》深深被其中的插图所吸引。 书中介绍了明代画家沈...
    退休日常阅读 96评论 0 1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马上就要召开了,这两天,朵朵身边不论大朋友、小朋友,都在聊“一带一路”的话题,再不储备...
    大观家庭阅读 574评论 0 2
  •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日斜猛虎峰头度,雨歇游鱼镜里行。 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 居民一半依山...
    深婉2018阅读 546评论 4 2
  • 年前就预约好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参观,今天终于到时候了。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科技馆附近,整体离我家不是很远。老样子,先...
    饼出新裁阅读 585评论 0 2
  • 旅行之美,在其意外。 黄山之旅,遇见卢村,遇见了最意外的风景,留下了最美的记忆。 五月时,先生被邀去黄山讲课,我和...
    琳达梨阅读 582评论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