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卖农产品3年,1年收入6000多万,“梦想家”终成就梦想!
图为孙浩(中)与桔子会专访团队合影
改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人人都心怀梦想,创业却寥寥无几。在企业赚钱的时候,转型求变是更难的事情,因为你的生意正在增长,而转型之后的事并不确定。
4月17日,衢州“梦想家”公司创始人孙浩,接受桔子会专访,讲述他的创业故事:用不到30万元创业,3年时间实现年收入超6000万元……
以下为孙总的采访实录:
1. 创业故事:踩到微信红利期,半年卖了400万
我是2015年11月份创立“梦想家”的,公司主营农产品。3年来公司发展真的很快,因为我们踩到了微信的红利期。
当年,机缘巧合下,我发现一个信息:一块业务在微信里传播非常快。这个信息让我很惊讶,为什呢?因为消息从黑龙江传过来的,能从那么远的地方传到我这里,真的不可思议。
图为:农产品装袋
于是我就想把微信这个渠道利用起来,便开始研究:什么产品容易在微信上传播,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出去?
研究中,我发现: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微信上传播裂变,有些产品它传着传着就断掉了;有时候没找对流量人群,传播也会断掉。有成效的传播,需要把产品和人群做一个很好的匹配。这个过程花了我很大的精力。
大概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微信传播模型走通了。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个从零开始的业务,只用了半年时间,在2016年年终,做到了400多万元的营业额。
当时是我自己先把流程走通,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公司也就三四个客服。这真的是爆发式的成长。
不过,整个过程中我内心还是比较煎熬的,因为15年11月创业时我身上有二三十万块钱,到16年年终就剩几千块钱,因为钱都花光了。如果这个模式没走通、项目不赚钱,我估计就卷铺盖走人了。
2.营业额从2000多万,增长到6000多万元
我是桔子会KA0516号会员,2017年经朋友介绍,在杭州第一次听了廖桔讲课,那次让我非常震撼,竟然有人可以如此系统地把社群商业模式阐释的这么详尽。其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微信矩阵锁客户,产品体系来变现,客户转化成会员,会员升级合伙人。
进入桔子会之前,我对社群的思路是很零碎的,没有系统化的认知,因为我们主要是针对前端引流、零售这块在做,未来如何规划其实我们是不清晰的。2017年,随着公司快速增长,一些系统化的流程问题逐渐显露。
听了廖桔的课,我学到了如何去让客户的关系更进一步,明确了往会员、合伙人这个方向去发展。针对会员体系,我们沿着客户——会员——合伙人这条客户关系升级线路,做了一个详细的设计和调整:
1. 客服。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系统的话术,把客户关系往会员方向递进;
2. 会员体系。设计会员权益,包括仪式感如何传递给客户;
3. 产品体系。从低客单家产品到高客单价产品,如何设计价格体系,客户如何周期性购买,套餐如何搭配……
在桔子会学习、落地之后,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是,整体客单价在上升:之前我们的平均客单价在100-200元之间,现在是300-500元,并且增加了大量2000-3000块钱的订单,甚至出现了上万元的单子。
营业额上的增长也表现的非常明显,2017-2018年,公司营业额从2000多万做到了6000多万。
图为:打包中的产品
3.产品设计:解决客户的“强烈恐惧”
很多农产品给人的感觉是:买也行,不买也行。我们和其他农产品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在思考:怎么样做一个产品,让客户觉得他必须得买!
对农产品而言,好吃安全的推动力还不够强。我们需要用人性更底层的东西推动客户购买。
图为:等待发出的包裹
什么是人的底层需求?让人产生恐惧的东西。比如:脱发会让人显老变丑,我不能让头发再少了;天气热了衣服少了,身材不好穿什么都难看,我得瘦下来……底层需求使人产生一种强烈恐惧,这种恐惧会推动他们去购买一系列解决问题的产品。
现阶段我们搭建的产品体系,主要围绕着“爱美”研究,包括瘦身、脱发、体弱、胃病等,挖掘客户的底层需求,对症下药,用“食补”的方法,去延伸一整套解决需求的方案。
比如,我们设计了从零食到瘦身类产品的递进体系:
第一层是零食。因为零食好吃,客户平常还是会吃零食。但是这些零食长脂肪。
第二层是虾干、烤鱼干,或者牛肉干、百香果茶酱之类的。这些东西对瘦身没有帮助,但它不长肉,吃下身体也不会变胖或怎么样。
第三层是瘦身类产品。具有瘦身功效的产品,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4.问题:改变正在赚钱的业务,搭建会员体系
公司现在主要的问题是会员体系搭建。难的原因是:改变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这块业务还在增长、赚钱。
图为:孙总企业的产品仓库
自2018年以来,微信的红利期慢慢消退。我们以前获取流量的方法逐渐失效,希望通过转介绍的方式获取高质量的流量,这就离不开会员体系。
搭建了会员体系,才能实现客户-会员-合伙人的客户关系递进;会员等级设计出来了,才能设置利益分配比例。
会员打通之后,个人号成交会转到平台上成交,这就涉及成交场景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客户改变消费习惯,有一个心理的接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风险。
打造会员体系,是人、软件系统和公司模式的磨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协同、匹配。
我们还算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本身有着社群的基因,到这个阶段,刚好要想要去做会员体系,和廖桔的“社群商业模式”一拍即合,很自然地走到了这一步。
有些企业是跳跃性的,他们老板听了课,回去可能需要搭一个微信零售团队,采用一套新系统。这种跨越比较大,相对会很难接受。
创业初始,我和很多人一样,目的就是卖货。但创业到了一定阶段,你的认知会发生改变,越到后面,你越会觉得赚钱是个副产品,你脑子里的东西才是硬货。企业到一定程度上,老板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这种思维方式反过来也能让你基本判断出他的企业是在哪一个阶段。
对我们公司来说,现在以及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系统化的运营,如何进行战略层面的调整,如何进行模式上的优化……2019年,公司会结合廖桔的方法论和经营实况,把会员体系调整得更精细更完善,我相信营业额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