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同窗分别,师生分别都是日后最美好的回忆。
今天也来回忆下让自己一直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那些老师。
小学毕业时正好赶上开设6年级,还是以不错的成绩直接进入了初中。
小学在西边,初中在东边,家在中间,上学的路只是反了方向,但还是前进的方向。
初中遇到的第一位老师是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三年班主任,你要让已经初中毕业了20年的我去回忆那三年的点点滴滴还是比较困难的,只能下浅下大脑的沟壑,看会不会有什么发现。
语文老师姓李,光头,大肚腩,那根棕色的牛皮带可能都会一不小心就断掉。经常思考动脑的人可能都会抽烟,但没在课堂抽过。
李老师的三年陪伴让我知道一个语文老师最基础的素养和全面,那时候也是唯二佩服的一个老师,一手钢/粉/毛笔字都炉火纯青的书法,隶/楷/行/草都出神入化的字体,加上那信口拈来的唐诗宋词元曲,你知道的,太容易让人敬仰了。
李老师讲课从不拖堂,时间把控的游刃有余,只是大多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下课了。
可能他也不知道,那首《子曰》文言文,给我们延伸的“之”的用法,6中含义,我用到高中,一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语文课也是我高中时,7门课中最有体面的回忆。
语文课不乏枯燥的生字词默写,朗读背诵,但有他在,一堂课总能愉快又飞快,不舍又期待。
课前的板书总像一堂书法课,如果是楷书隶书,证明心情不错,一笔一划在70多个学生期待,羡慕,肯定的眼光中书写在黑板上,如果时间紧了,课堂任务重了,那龙飞凤舞的行草都会在下课后都不舍得擦掉。
40分钟的课堂,文言文,古诗词应该是最热闹的了,5分钟进入正题,30分钟会给我们讲诸葛亮为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白又怎么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唐宋八大家都有什么故事,李清照为啥深夜划算惊起一滩鸥鹭…然后总会不知不觉的快到下课才回神,正课还没念。
上学总会下课的,那些陪伴,教导缺永远都不会抹去,感恩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