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所以从来不读书,也有很多人读不懂书,所以不去读书。你属于哪种?
因为读不懂而不去读书,自己对这个世界越发不了解,甚至让自己更无知。心里面想,那为什么别人可以读懂呢?有没有教如何读书的书呢?
没想到,还真有,一本樊登撰写的《读懂一本书》。
樊登,他曾是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他是因为自己工作上的压力而去读书,通过读书让他走出困境点亮了生活,于是创办了读书会。有很读书会的听众问他读书方法,知道很多人对于如何读书不得法时,他写下了这本《读懂一本书》。
这本书从选书到读懂它,到如何拆解一本书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下面我们开始一起来解读一下这本《读懂一本书》
1.选书的原则
在选书上,一定要选有价值的书。
在过去,没有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不太会选书,都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来选书,没有考虑太多因素,认为书都是好书,喜欢就买。
当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选书上还这么有讲究。
作者在他的这本《读懂一本书》中提出了选书的TIPS原则:
第一种,T(Tools)工具性的书籍,这类书籍给读者提供一套方法,读者可以在生活、工作上从中得到指引。
第二种,I(Ideas)有新的理念、概念、想法、发现的书籍,作者有新的想法的书。
第三种,P(Practicability)有实用性的,读者通过阅读这类书,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以应用的。
第四种,S(Scientificity)科学性的书。这类书不是作者凭空捏造的,经得起验证的书。
科学性是第一标准,就是这本书能不能说服你。
还有一点,这本书对你有没有建设性。
建设性,就是你读完这本书后,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悟。
在选书的时候,我们还要看一下出版机构,作者背景,推荐人,推荐书单,书后面的参考书目,本书的内容,最后书的印制质量。
有了这些方法,今后在选书上,我们就更好的选到一本好书了,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面去。
2.读书技巧
如果,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读不懂的,不能理解的,这说明我们的理解池子不够大。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去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帮助提升我们阅读理解能力。
我原以为自己读不懂是自己学历不高的问题。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是自己读的书都是自己的熟识的领域,也就是自己的阅读舒适区。想要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就要各领域的书都要读一读。
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阅读有多难的书。
作者把理解力的池子分为7个部分。
第一个,经济学知识
《经济学的思维方》这本书把经济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的知识。
第二个,心理学知识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把所有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真正有研究意义的研究罗列了出来。
第三个,国学知识
国学最合核心的典籍有《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四本。
第四个,管理学知识
要学习到管理学知识的,就要读《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对话》、《可复制的领导力》这几本书。
第五个,逻辑学知识
想要读懂一本书,就要找到这本书的重点,然后,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证的,是用归纳法呢,还是用演绎法?
如果是用归纳法,我们就要警惕,归纳法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演绎法,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的。这样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也正确,结论就自然而然是靠谱的。
第六个,哲学知识
《生活的哲学》、《学会提问》《思辨与立场》、《哲学起步》
第七个,人生经验
人生经验也是一个取决于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的一个方面,这个层次,别人帮不上忙得,有些事情是你自己亲身经历过了,体验过得出的经验总结。
3.怎么把读过的书记住
作者分享了一个颠覆过去对读书方法的认知,过去我们总喜欢拿笔在书上划重点。
作者这本书是不建议这样做的。
因为这样划下来,往往我们都没记住书中的内容,反而影响了阅读效果和速度。
在书中作者是建议我们读完书后,过一周再来回忆,一周的时间比较合理,因为一周后大脑开始忘记。
这个时候回忆整本书的内容,挑战一下自己的大脑,先在大脑构思一下脑图,再把自己记得的讲给自己身边的朋友听或者写下来,遇到到忘记的地方,再回去翻看书本。
当我们挑战大脑时,大脑只有在受到挑战,再经过回忆的时候,才会加深记忆。
以前我读书的习惯就是一边读,一边划重点,到最后,读完了,就完了,书里讲了什么内容,全忘记了。
现在通读了这本书,学习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以后读书的时候得试试这个方法,一定很有挑战性。
4.小结
阅读,是人类反脆弱的强大武器。
读书不一定能使我们成为影响世界的伟人,但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这以前我通过阅读,让自己变得更好了。
如果你还认为自己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读的书无用,记不住,而不去读书,这本书既有选书的方法,又给出了怎么读书的方法,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自己读不懂,记不住而发愁,樊登写的这本《读懂一本书》的书,全都可以帮助到想读书又认为读不懂一本书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