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人们适应了用统计计算去进行和规划自己的生活,这样做有条理有依据,因此人们依赖并信任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从统计学上来说,“幸存者偏差”属于一种因信息不足而导致的偏差,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不足不是因为客观原因,而是因为我们的主观选择出现了问题。当统计的样本只是安全返航的战机时,那么这个数据就是有偏差的。但仔细去思考,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能够安全返航,而在机身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很小,即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所以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
当今社会,就有许多被我们忽略掉的“非幸存者”,因为我们对一个或几个人的认知,而造成对这一个群体都产生了偏见,这就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论。
先说一部分的地域黑。前一段时间网上炒的沸沸扬扬的东北人在广西偷香蕉事件,成了广大网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关于此事的微博下成了网友们口水战的战场。很多热评都是黑东北的,譬如东北人素质低下,东北人很垃圾,更有甚者还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东北人这个群体很差劲儿。我是个东北人,自己家乡无辜招黑,感觉还是很冤枉的。就事论事,单说那个偷香蕉的东北人,他为自己的行为要付出代价是毋庸置疑的,广大网友的批评他得受着,但网友将矛头直指东北人,我觉得是不妥的。那些仅凭一些网络上的信息就去判断东北人好坏的人,必然不是东北人,也不是生活在东北的人。那些幸存在大众眼中的是素质低下的人,于是便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道理浅显,但仍有很多人被障了目。所以看待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去认知更多,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偏见去激化一些不该有的矛盾。
再讲一下大众盲目追崇的成功人士。
许多人迷恋过成功学,从创始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到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从阿里巴巴的马云到小米公司的雷军,成功者的共同特质看似差不多:出身平凡,但勤奋、专注,有胆识,肯坚持……而且看起来都像是一些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品质。读完这些人的自传或者他人给他们写过的书籍后,我们仿佛受益匪浅,觉得照着他们人生轨迹发展就能走向人生巅峰。可是,那些跟他们同时代,同出身,同经历的人却大有人在。那些穷其一生终无所成的人,终究成了芸芸众生,可他们这些非幸存者,又有几个被大众孰知呢?他们与成功人士差的可能只是一点点运气。
所以,我们进行决策时,脑海中一定要清醒,客观评断问题,质疑成功者经验,警惕名人光环。我们得有自己的逆向思维。
一次失败不等同于人生的失败,擦亮眼睛,用好脑子,下一次,可能你就是那个幸存者。
文/薛继臻;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