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误,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伴随着各种错误一路走来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今天把钢笔丢了,明天和同学打架了,后天忘写作业了……如何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孩子?
一.宽容孩子的错误,但不迁就和放纵。孙云晓在他的《发现童年的秘密》(第128页)中写道:“儿童时代是最可能犯错误的时代,也是最需要犯错误的时代,错误有可能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营养,所以,父母要以高度的包容精神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否则一个不会犯错误、不敢犯错误的孩子,将来有可能会犯大错误。例如药家鑫的悲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在父母苛刻的教育下太害怕犯错误了,犯了错误就想彻底掩饰,结果导致杀人。”
“要永远记住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然代价。这是生命赋予孩子们的权利,我们怎么能剥夺呢?所以,对孩子的过错多一些宽容吧,善待孩子才能教会孩子向善之道。
当然,宽容绝不等于放纵,善待也不等于溺爱。其实孩子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通情达理的时候。他们只请求理解和帮助,并不奢求什么放纵和溺爱,他们甚至厌恶父母与老师的放纵与溺爱。请相信我的话:世上没有坏孩子!更没有那种从头坏到脚不可救药的坏孩子!” ——孙云晓《发现童年的秘密》
二.鼓励孩子勇于承担犯错的责任。当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往往是他们非常希望改正错误的时候,也是教育他们的最好时机。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孩子经常在学习的时候忘带书本、文具或其他学习用品,我特别狠心,我不允许和提倡周围的同学给他借用,我这样做并不是助长孩子自私冷漠,不关心他人。今天A同学没带钢笔,B同学给他借了,但是后天他又没带字典,大后天又没带课本,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但是他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一直没有被改正,他对自己犯的错误根本没有承担起一点儿责任。我不让周围的同学借东西给A同学,目的是就让他吸取教训,为自己的错误勇敢地承担责任,并能够在以后渐渐改正错误。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暗含的道理并不小。
1920年,11岁的里根总统在他家门前的空地上踢足球,一不小心,踢出去的球不偏不倚打碎了邻居家新装的玻璃窗。愤怒的邻居向惊慌失措的男孩索赔12.5美元。
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这对于一个每天只有几美分零花钱的小男孩,是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闯了大祸的里根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向父亲讲了这件事,希望父亲替他担负起这份他无论如何也担不起的责任。
没想到,一直宠爱他的父亲却要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里根很难为地说:“父亲,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
父亲拿出了12.5美元,严肃地对儿子说:“这笔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因为,承担自己的过错是一个人的责任,是责任你就不能选择逃避。”
得到钱后,里根拿着这沉重的12.5美元,亲手付给了邻居,并向邻居说了许多歉意的话。
此后,里根为偿还父亲借给他的12.5美元,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他擦皮鞋,送报纸,打零工。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2.5美元,并把它还给了父亲。
三.孩子犯错误后可以批评教育,一般不提倡体罚。
国际上多项研究共同发现,严重体罚孩子不仅伤害其身体,更伤害其心理,导致其社会适应困难。1998年,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介绍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受到严重体罚的孩子与没有受到体罚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可能出长大后出现酒精成瘾、药物滥用、自杀倾向的概率要高4至12倍。
加拿大一项分析结果显示,打屁股等体罚可能给孩子的发育造成长期伤害,甚至导致智商降低。体罚令孩子更具有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可能造成认知损伤和发育障碍。
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还显示,体罚可能减少与智力相关大脑区域的灰质,降低孩子智商。
路透社七日援引杜兰特的话说:“人们已经发现,体罚不仅预示着攻击,也预示着潜伏着某些问题,比如抑郁症和药物滥用等。”
四.孩子犯错误后父母的批评教育要以爱做底色。孙云晓给父母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或错误,但绝不可以让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或品质恶劣。恰恰相反,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聪明人的、有潜力的人。童年犯下的一切错误,都是一个好人所犯的错误。”
孙云晓的这句话非常触动人心,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正常的,但是绝不能让孩子完全失去信心,从而让孩子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要让犯错误的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有信心改错。
“爱心是惩罚的底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老师
北京市史家小学的德育主任李晓鹏老师提出的“协商处罚”,让孩子参与对自己错误处罚方式的决定和选择,不仅有效保护了孩子的尊严,而且让孩子更深入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起到了更有效的教育效果。家长可以参考和借鉴此做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天经地义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永远不会犯任何错误。
世上也没有绝对意义上坏孩子,更没有那种从头坏到脚不可救药的坏孩子!只要勇于认错和改错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错误。家长要让孩子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原因,且从中吸取教训。
古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能勇敢认错,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其实,每个人都是在犯错中不断长大的,错误有助于一个人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和成熟。
2017年2月中旬,女儿和一位同学约好去到上海旅游,途中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第一天旅游时上海的天气比较冷,加上迪士尼乐园距他们居住的酒店有点远,中途返回拿衣服已经来不及,就只好挨冻一天。
第二件:最后一天在上海科技馆参观游玩,由于计划不周,时间安排不合理,玩过之后去酒店取行李,然后匆匆忙忙赶去飞机场乘飞机,最后把飞机给耽误了,不得不在酒店多住一个晚上,所以额外增加了一些费用,带来了一些经济损失;误机又耽误了上学的时间。
后来几次外出,她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同时慢慢养成了凡事提前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错误也是一种体验。孩子犯错误后,明白的一些道理和吸取的一些教训,比家长的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
六、孩子改错需要一些时间,并且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弹,家长要包容、倾听和理解他们。如一些孩子上学经常迟到,经过批评教育后,不迟到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迟到。
孩子由于年龄小,加上生活和社会经验不丰富,心智不成熟,他们今天犯错,明天可能改了,过段时间又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这都很正常。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有的孩子犯错误后不长记性,很顽固,屡教不改,家长需要多费心思。
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务必要以爱心做底线,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犯的错误才能真正成为健康成长的特殊营养。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