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工作空挡,打开微信,看到朋友A的信息:“最近的电视剧《陈情令》很火,你看了吗?”
电视剧?我一脸懵逼,从毕业后,就没怎么看电视剧?我回复“忙得很,没怎么看电视剧呢”她又问最近做什么,我半开玩笑得借用曾小贤的名句“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结果她说“你不觉得看再多的书都不现实吗?”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有点震惊:为什么之前热爱读书的人对书籍已经厌恶了呢?到底经历了什么绝望的事情变得对一切事物失望了?
我安慰自己:或许是沉重的生活压力让她一时说出了气话。
我从来不怀疑多读书无用,当然前提是你能够兑换到书本里的价值。
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认为跑步可以锻炼身体,对方却说上班都累死了哪里还想动;
你认为有空多看书可以提升自己,对方却说你装什么清高;
你喜欢买贵的鞋子是因为你相信物有所值,对方却说你喜欢挥霍;
你做饭讲究仪式感,对方却说煮熟就行了。
最后,你过去认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渐渐变得疏远了,甚至无话可说。
生活的圈子不同,所折射出来的价值观完全不同。
《破产姐妹》的Max和Caroline同甘共苦。有一集Caroline决定搬出Max的公寓时,她向Max保证自己还会是Max永远的好朋友,Max却说:
“分开后的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每周末一起喝一杯咖啡,过了几周你就有别的事情不来,我也有事情不来,然后接下来的六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面。”
越长大越觉得,原本心照不宣的朋友已经模糊不清 ; 原本能够谈笑风生的朋友如今只有一个“嗯”。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成长的意义之一在于,必须过滤掉那些对于你来说没有多大价值的人和事。
你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你,就像你不可能喜欢所有人一样。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特意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我们要懂得,友情就像橡皮筋,强拉会断。
很多时候,一些老的社交圈已经断了联系,对你现在的生活造成影响了吗?如果继续维系这样的社交圈会改变你的生活吗?或许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正因为有可能不那么重要,你才不会去主动联系的。
想通了这一点,烦恼就会减去许多。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人已经收获了一生的挚友,即使不常联系,偶尔聊上几句,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这种人属于极少数,守护住心里的幸福就好。有的人总感觉成长的路上很孤单,知心朋友寥寥无几,那也不必惊慌,那些曾经的朋友,不忘记,报以感恩之心就好。
愿你安好,也感谢你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