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味道---藏在饭碗里
今天中午去老妈家吃饭,觉得老妈做的捞面条也是美味非常:肉末豆腐白菜做拌菜,真感觉那豆腐软嫩,白菜鲜美,面条劲道,再加一点点老爹自己做的辣椒酱,简直是人间至味。或许你会笑话我,一碗捞面条有那么好吃吗?我会很肯定的说:“就是好吃。”中午给老爹还说,俺妈做的面条咋这么好吃啊!我想,这应该是从小味蕾的习惯吧。
同样的食材,我老是做不出妈妈做的味道。老妈做的烩菜让人吃出白菜的肉味,粉条的Q弹,各种食材恰到好处的混合,每次吃老妈做的饭都会吃撑。即便是老妈做的最简单的炖肉,也是我童年记忆最深的味道。过年我们这里会到腊月二十七八炖肉,老妈烧柴火炖出的大肉块,肉骨头,总是忍不住趁热伸手揪下一块解一下馋。小时候妈妈会呵斥我们不要那么嘴馋,现在每到炖肉的时候却会让老爹打电话给我们:“今天炖肉了哈,有肉骨头。”
虽然现在工作的地方离妈妈家很近,可是很多时候却因为工作,因为我的家里的事务,一两周也难得去一次。有时候家里改善生活了,老爹会给我打电话:“今天来家里吃饭吧,今天包的肉馅饺子(火锅、炸丸子等等这些)”。
其实,哪里是为了让你去吃一顿好饭,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牵挂。
我一般都是每周至少去看一次老爸老妈,偶尔太忙了一周没去,第二周准能接到老爸的电话,或者是问我是不是最近比较忙,或者就是单纯的打个电话说几句话。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深深的自责,到底忙的啥,还要父母给你打电话。所以就定下每周至少去一次蹭饭,既满足自己胃的需求,也满足自己看看父母的愿望。每次看到他们身体还行,就会感觉到大大的幸福。
想到每周我的孩子从高中回家,我就会围着她团团转:洗涮她的用品,给她做好吃的改善生活,带着她逛街添置需要的物品,还要抽时间交流一下她在学校的情况,简单聊聊天谈谈心。
人家一回家就先问她想吃什么,生怕在学校的饮食营养跟不上,到家了就用美食慰劳一下高三的孩子,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要是人家说出一两样想吃的事物,那就赶紧兴高采烈地去准备,感觉一下子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最难的是人家说随便或者啥也不想吃,就该绞尽脑汁地步步引导,使人家满意为好。
这不是跟老爸老妈改善生活时给我打电话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一样的牵挂,一样的对孩子毫无缘由的爱!
爸爸妈妈都会把自己饭碗里的肉肉夹到孩子的碗里,饭菜里的好吃的也都会先给孩子。就像婆婆说以前的时候家里穷,一锅疙瘩汤里打一个鸡蛋,也会把鸡蛋撇出来给孩子吃。就像刚才爱人问我:“还有一个鸡腿你咋不吃?”我想还是留到明早孩子早餐吃吧!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食品也都丰富起来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不变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藏在饭碗里,藏在那牵挂里,藏在那看着你享受美食的满足里。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位友人远远寄来的干果箱子:松子,开心果,碧根果......表妹送给的两只阳澄湖大闸蟹,这样的爱意,也是值得深深纪念,放在心底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