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本文已中国主要的两家互联网外卖平台为例,通过劳动社会学和技术人类学的视角,探究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劳动与算法实践的多元互动和权利关系。
本文主要回答的问题:1 外卖平台下的数字劳动者如何认知并建构对算法的认识?2.算法对数字劳动的管控呈现出哪些方面?3.这些面向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丰富并拓展既有算法研究和理论探讨?
研究时间段: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地区 :北京。方法:田野调查 访谈了61位外卖员
一算法与数字劳动:现象与概念化
1.算法的概念
从算法概念的历史开始切入,最后从技术层面和社会文化的视角两个方面惊醒概括。
2.算法与数字劳动(梳理文献)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关注算法逻辑,总结目前学界对算法的研究的两条主要脉络:第一条脉络是算法的社会权利机制研究, 尤其是算法在特定的机构的决策机制和管理中所起到作用,第二条脉络是从日常生活出发,探究算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意义。
问题:算法技术如何渗透并影响到现代社会的数字劳动过程?人与算法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互动机制和权利关系?应该如何认识并评价这种机制?
角度:从日常劳动者的劳动实践能动视角出发,探究算法在何种层面上与劳动过程互嵌互动,并经历建构,协商,反抗和再建构的过程。
二平台经济:“人的逻辑”与“算法逻辑”
1.田野调查发现:外卖员的就业形态多样,按照劳动关系和劳动实践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直营,外包,众包,自营四种模式。
(1)时间的同步性和嵌入性
(2)情感劳动下的算法“规训”
(3)差异化和游戏化的管理
三“逆算法”的劳动实践与劳动赋权
送餐员通过日常的劳动实践,逐渐了解并熟悉后台算法的运行规则和规律,采用“打擦边球”的方法,来实现和斡旋自我劳动权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