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克柔《柳弧》中有这样一文,文不长,摘录如下“郭中丞曰:‘屈原是极有血性之人,只是欠涵养。庄周是极通达的人,只是看得世情太透了’善哉言乎!”
从最后的善哉言乎,可以看出丁克柔也是极赞成这句话的,一直以来屈原和庄子在我心中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我甚至几乎没有怀疑和思考过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当然我的水平也不足矣去思考他们。
闲来无事,就屈原缺少涵养,略微说几句,可能漏洞百出,各位看官勿笑可喷。
胡适说过“屈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对于他我们后人或许强加给了他太多太多的东西,而我现在所说的或许其实也是在自圆其说,所以你看看就好。
屈原绝对是忠君爱君的典范,古往今来,只有第一,不是之一。但是他寄托所以希望的楚怀王却背弃“缄言”,“悔遁而有他的时候”屈原才发现“君可思而不可恃”,这时候他感到个人在体制中的委屈与孤独。
怀王就是他的全部,当怀王背弃他时,他开始憎恨,他甚至坚定认为“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这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世界的对立面,而与世界为敌首先我要钦佩他的勇气,但是结果可想而知,他被世界抛弃,不管是自己的老板还是自己亲人朋友都通通不支持他的做法,他是在孤独的走上一条永远没有光明的路。
出身贵族之家的他,得天独厚,有一种天然的高贵,骨子里透着太过的盛气凌人。20岁行弱冠之礼时就作《橘颂》,是何等的风度翩翩,何等的儒雅自信,可以说他还从未收到过挫折,世界从来没有否定过他,这种极度的纯洁让他不能够接受任何人违背他的意愿。但是反观孔孟,他们二十岁时还只是一个“贱人”,做着所有人都看不上瞧不起的工作,吹鼓手,乘田。只有经历了大起大落才能面对更大的大起大落,显然屈原与孔孟相比,他并没有。
所以当他遇见挫折时他用极端的方式反抗,然后失败,然后他就绝望了。而这种失败对于他内心的高贵血统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最后的最后只能以死解脱。死确实是血性的体现,但是真的是只有死才是价值的最大体现么?不是。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活着。
你看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依然坚强活着,才留下传世绝唱,其实他当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死。你看苏武,被软禁牧羊,他为什么不死呢?死不是更加体现忠君吗?但是他就是不死,最终得以回国,名利双收。
一个人的心性其实很重要,与其说屈原缺少涵养,到不如直接说他心胸狭隘,心性太过褊狭,太过于偏激。从他的《九歌》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可以他多情。
注:部分观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