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将近12点的样子,由于每天打卡,基本上将近一周的时间,没有怎么给先生说话。那天刚好早早的完成了作业,所以洗完澡没有去看书就回卧室了,打算给老公聊聊天。刚进去的时候,他在看手机,于是我提醒他两次不要看手机了,他一边“好,好,好”一边眼睛一直盯着屏幕,五分钟过去了,他还在看手机,丝毫没有给我说话聊天的意思。
于是我就给他说:我都过来这么久了,你还看手机,如果你不想聊天,我就出去看书了!
这下老公急了说:我才玩五分钟你就说很久了,就你的时间金贵,我们当然不欢而散。
还没结束呢,我心里生气,躺在床上睡不着,我就在想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做了一个身份假设,如果我是孩子,先生是父母呢?
于是我就立马想起来,曾经在一次亲子沟通课上,老师让我们做的一个体验。
我扮演的是一个小孩子,蹲在地上,大人在聊天或者看手机,我多次给大人一直说:“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我要去玩” 但是大人一直说:“等一下,很快就好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急,你等一下好吗?”给“爸爸妈妈”多次沟通无果,我当时眼泪真的要出来了!
老师让我们说出自己做的那个体验,当下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非常的失落、难过,我觉得我是被不重视的。”由于身高差,还会觉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
在不同的情景里,每个人对时间长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先生,他在玩手机,感觉五分钟很短暂,而我在等待,觉得五分钟很长。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需求需要找我们的情况,也是非常多见的。那我们会不会也因为自己在忙,或者说自己在看手机,而让孩子等待呢?
有一次,孩子喊我让我给他开灯,他要上洗手间,我在忙着晾衣服,我让他等一下,结果他就尿裤子了。
如果我们日常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妨蹲下来,给孩子沟通一下,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紧急,那我们就先处理孩子的情况,如果不紧急,我们就明确告诉孩子他需要等多长时间。比如真诚的给孩子说:“妈妈,现在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我需要五分钟时间,希望你等一下妈妈”
记得武志红写过一篇文章是《没有回应,家也是绝境》也是讲述了,回应是光。为什么工作中,很多公司把有安排就必要有回复,作为公司的行为准则,因为不确定的等待会让人心生惶恐。
为人处事中,及时的回复不仅代表你对别人的尊重,也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大家说,是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