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年度我第三次包粽子。
第一次包的粽子,全部送回了老家,给了两家的老人和左右邻居。
第二次包的很少,仅够我家俩宝和哥哥家的小侄子一周的早餐。
这第三次包粽子却是因为我班的娃们。周五语文课,带着孩子复习到《端午粽》这一课,跟孩子们边读书边识字,再不时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孩子们读着:“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还有一颗红红的枣。”
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描述着粽子的样子,不觉眼前就呈现出一大筐棱角分明的粽子。
正当我沉醉在一片香甜之中时,一名孩子举手发言:“老师,什么是箬竹叶?我吃过的粽子是芦苇叶包的呢!”
可不是嘛,我们这里的粽子多数是芦苇叶包的,箬竹叶产在南方,当然孩子是不知道的了,于是我向孩子们展示了箬竹叶图片。
在师生交流的时候,有几个孩子怯生生地说:“我没有吃过粽子。”
真的吗?现在的孩子竟然有没吃过粽子的?看着这几个小娃娃,我脑海里突然就闪出了一个念头:周末包粽子,周一带来给娃吃!
于是,今天早上起个大早,来到菜市场买苇叶。(不赶早,就买不到了)
路边上蹲着一个瘦瘦的大爷,跟前摆着一块方形塑料布,上面放着一捆捆青翠的苇叶。
“一把三块,两把五块!”老大爷看我停下来站在他的摊前,跟我说着价格。我挑了四把,付了十元钱,向着孙伍米行走去。
到了米行,买了五斤糯米,两斤蜜枣和花生米就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忙活开来。先把适量糯米倒进一个干净的盆里,淘洗过后,用水浸泡着。蜜枣花生米也放在开水里浸泡着。
然后,我把四捆苇叶拆开,一片一片冲洗干净。接着,把苇叶分几次放进开水锅里滚一边,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包粽子的时有韧性,不会断裂漏米。
最后,将焯过水的苇叶用凉水冲冲,用剪刀剪去苇叶根部的硬茬。从买材料到整理好苇叶,前前后后大约用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好了,准备工作完成,只待午饭后就可以开工了!
时间过得很快,“叮叮当当,哗哗啦啦。”随着一个个盘子和碗立进橱柜,午饭全部结束。
大约在下午一点二十几分,开工!我先将两片苇叶并排,再顺势扭出一个锥形的空间,左手圈着,右手拿勺子舀了两勺米,又放进一个蜜枣,几粒花生米,压实。
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苇叶中断,右手顺势下压,顺着锥尖裹一圈,接着扭转向一侧,折回头盖住锥形两侧,将所有的缝隙遮住。
叶尾细长没关系!外环一圈,找到叶子重叠处,将叶尾穿进粽针,从粽子中间穿过去。将叶尾拉紧一些,免得煮时出现松动,里面的糯米跑了出来!
成了!棱角分明又小巧玲珑的一个粽子出现在我的手上。
随着分针一圈一圈蹦跶,盆里的糯米、蜜枣和花生米越来越少,筐里的粽子堆成了小山。
我直了直腰,数了数。呵,近两个小时,我包了八十九个粽子。不错不错,看着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心里有一些自豪呢。
比起去年的第一次包粽子,我可是有了很大进步!
记得那次包粽子,我还不会用粽针,粽子被我用绳子捆扎的那叫一个“五花大绑”哟!
当时,自我感觉良好,还拍了图,发了朋友圈。
嗯,苇叶用完了,浸泡的米还有小半碗,正好留着煮粥吧!
下一个环节是煮粽子,高压锅伺候!把粽子一个个放进锅里,整齐地码放好,添上清水,没过粽子两指深。盖上压力盖,放置在电磁炉上,预约二十分钟。
“滋滋滋,嗤嗤嗤!”气阀开心地一边旋转,一边唱着歌。我呢,伴着这动听的“音乐”,看着自己喜欢的小说。
二十分钟后,电磁炉自动关闭,压力锅的气阀还在乐此不疲地舞蹈着。厨房里已经弥漫着粽子特有的香甜味,夹杂着苇叶的清香,令人陶醉。
直到压力锅的气阀悄无声息地停下,粽子出锅!掀开锅盖,真是令人食欲大振!
连煮三锅,才真正的完成包粽子这项巨大的“工程”。
明天早上,期待娃们的小表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