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糖果果儿。
第二天一大早来到教室,依然是集体唱一遍小儿歌。
听着李老师甜美的歌声,我小声对妹妹说希望今年不要考歌曲,我唱得痛苦,别人听得也痛苦,妹妹疯狂点头。
后来辅导班组织了一次试课,各组老师交换当评委。我抽到的题目是一首儿歌,硬着头皮唱完,等着老师点评,她沉默了一会说,你还是尽量不要唱歌了吧!
导入是十八般武艺展示,会才艺的学员确实占优势。一个女生会跳民族舞,那金孔雀跳得确实好,身形优美,舞姿灵动,后来她面试得了第一。
可是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
找了一首好听的小歌谣,自信满满的唱完,李老师听了,笑得直不起腰,其他学员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我:怎么可能唱成这样!
我和妹妹去专门的舞蹈机构学了一首唱跳的舞,好听也好看,但是我学不会也练不出来。
后来换了一首简单的小歌谣,每天有空的时候就哼唱,也慢慢唱对了调子。
准备好导入后,开始试讲了,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随时调整,至此开始一整套的练习。
先抽签,确定学员的出场顺序。第一次抽 ,我抽了个六号,为什么印象那么深刻呢?因为正式面试的时候,我抽到的就是这个号码,这个小小的细节在紧张地考场上给了我莫大的心理安慰。
抽完签再抽题,我抽到的是一个故事《小熊请客》。
程老师说,每个人二十分钟备课,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只有十分钟的时间。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二十分钟能备出来吗?
程老师还说,学员走进考场的时候,你的一切评委尽收眼底,分数高低基本已经定了范围。
很快二十分钟过去了,学员按照顺序依次上台。导入环节很精彩,有唱歌的有跳舞的,都是一样的,怎么人家什么都会呢?
无心听她们讲课的细节,我按照模板写逐字稿。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得章法,我抱着李老师给的模板当个法宝,可是说和写能一样吗?
计时开始了,我在5分钟时结束了第一课,脑子里实在没有东西可讲了。
站在台上受尽煎熬,一节有趣的故事课讲得七零八落落,小熊要是知道,都不愿意请客了。
明明按照模板来的,怎么哪里就是不对劲呢?
我手足无措的站在讲台上,等待李老师点评:语速太快,声音太小,时间不够,课程设计的不合理,衔接语不行。
我很容易笑场,脑子里的东西不多,一边讲一边想接下来的内容,一思考嘴巴跟不上就会卡壳,然后就笑场了。
最后李老师一句话给这节我精心准备的课下了总结:整个流程很生硬,明显套模板,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
一针见血。
脚步沉重的回到座位上,那不合时宜的羞耻心提醒着我:就这水平还想逆袭!
看着讲台上声情并茂的她们,我巴不得面前有一堆沙子,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去。
但是事到如今,除了学还有其他办法吗?
问题展现出来了,那就个个击破。就算一节课改正一个不足,那也来得及,对吧!
每个人都有长处,同一节课,不一样的学员讲,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我认真听她们的每一节课,模板是一样的,着重看细节。
录音录视频,反复观摩练习,学习她们的衔接语,课程设计,问题设计……然后反复练习,和妹妹对练,在家里对着镜子练,在大厅练,对着手机练,在楼道里练,来回路上,自言自语。
无数个夜晚,月光如水照在每一个晚归的人身上。
我和妹妹边骑车边讨论讲课要注意的点:脸上时刻带着笑容,眼里有孩子,说小朋友而不是同学,多变换表扬词,请的手势要打开不要缩着,不要总是用你真聪明……
有一次半夜,我睡觉说讲课的梦话,把自己吵醒了,睡眼惺忪的看着一屋子黑暗,觉得自己魔怔了。
学习,学习,不断地学习,把学到的融入自己的课程。
一次次的练习,从五分钟稳定讲到八分钟,从语调平淡到抑扬顿挫,从开始每篇要写逐字稿,慢慢的过渡到只写框架和关键词,最后,只在脑子里过一遍内容。
那就是我扎根的日子,是一步并作两步走的日子。
除了每天练习练习,我再次体验到了心理素质对于应试的重要性。
一个女生,是岗位第六名,其实只要稳住心态,正常发挥是可以上岸的。但是考前几次的试讲中,明显感觉到她心态就很不稳了。
正式面试中,她被别人逆袭了。
人生要做的课题实在太多,在上一个阶段学不会的,在下一个课题中,它一定会再次成为拦路虎。所以,找出自己的课题,早早克服,才不会一直受制于其。
组里一个女生唱歌很好听,面试得了第一,但是很可惜,笔试成绩太低了,没有上岸。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能力范围内把笔试分数考得高高的,不给面试留遗憾。
后来的一次讲课,李老师给了四个字:中规中矩。
评价不高可是我很开心,我没有能力创新,也无法出奇制胜,我能做的就是不断不断打磨完善细节,我和妹妹称之为稳中求胜。
我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
经过努力效果好像还不错,但是同岗位的第一名更厉害,她唱歌很好听,很甜美。
我当时固执的以为才艺可以战胜一切,所以对自己的水平定位出了偏差,陷入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内耗与怀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