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聊天,发现了自己身上错误的思维方式——习惯想要“保证”别人 。
当自己享受一件好东西的时候,却不敢推荐给别人。因为心里觉得,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觉得好,我不能保证别人和我有一样的结果,如果推荐错了,就是对别人不负责,是不好的行为。
细细想来,我是陷入了“保证”的心魔,为什么一定要保证有效果呢?这个地球上任何事情都不能保证,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我应该打开心魔,把自己感受到的价值传递给对方,也把选择权交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我的真诚就可以了,至于对方会不会选,不是我要关心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也与我的三个金钱卡点有关。我不敢推荐东西,不敢卖东西,都是缺乏卖家思维的表现。
1.为什么听到别人谈论有钱人的生活时,我都不会心动?
因为每次一想到有钱人,我就联想到“财大气粗”“没有学识和涵养”这些负面词汇。
我甚至觉得变有钱,可能是一件坏事。因为有钱就会让你挥霍,就会停止自我成长,这是很糟的事情。我不想变成这样的人,所以我在潜意识里是拒绝金钱的。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这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老爸是做生意的,从小身边就围绕着一群土豪、大款,买东西从来不看价格,挥金如土的形象让我对有钱人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
虽然长大后,也确实见到了一些绅士、儒雅、低调的有钱人,但依然被过去的认知所束缚,从内心排斥有钱人。不敢放开自己,去接纳和享受有钱的状态。
后来听了陈果老师的课,再次更新了我的认知,“有钱就任性”是一个误区,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有钱了也可以选择不任性,不断精进和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2.我认为赚钱是很辛苦的,钱和时间只能二选一,无法兼顾。
比如电商女王薇雅就是只有钱,没有时间,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抽不出来,每天忙得陀螺转。我的闺蜜没有上班,也没有收入,但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自由自在。
如果我想变有钱,也会很辛苦很忙碌,需要牺牲很多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比如陪伴家人、陪伴孩子、个人休闲等等。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也在拒绝金钱。
但其实,只要掌握商业的本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快速创富,赢得钱与自由。
3.我认为钱多钱少都一样,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母亲一直告诉我,做人嘛,开心最重要,没必要赚那么多钱,够用就行。所以,我一直以为金钱的数量和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本质上是没有联系的。
这种思维的后果是,我没有钱的时候,也可以很快乐,无形中降低了我想去赚钱的动力。
母亲的话在暗示我,我们把赚钱变成了一种快乐的源泉,如果你不赚钱也可以很快乐,就不用赚钱了。但其实,快乐不应该成为阻碍你赚取金钱的绊脚石。
正确的想法是:现在我很幸福很快乐,但我依然可以去赚更多的钱,因为我要去帮助更多的人,我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这让我拥有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也是我存在的意义。
今天给自己理清了这三个金钱卡点,很开心。接下来,就是从“想到”到“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准备从0到1的飞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