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忆起来,都不记得小时候的电视剧里有没有关于手机的故事情节,反正周围的亲戚朋友是都没有的,邻居家最多有个座机。
一直长到20岁,才攒钱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现在还记得,那部手机特别小,按键的,功能也只有发短信和打电话,但当时买的时候觉得可高级了,因为它中间的键是摇杆的,能上下左右晃动。
那时候还小,玩儿心重,宿舍里的姐妹们会偶尔搞一些恶作剧。比如,给自己喜欢的手机号打电话,但是只响一声就挂了,给自己手机号尾号相邻的电话响一声。
那时候打电话一分钟三毛,所以一般人对于这种恶作剧也不会回电话。在我买手机之前接电话也是收费的,跟打电话一样。所以发短信就很流行。一毛一条短信,可以写70个字,那时候觉得发一次短信不写满70个字就是亏了。
又过了几年买了一个滑盖的,爱的不行,很贵,主界面非常梦幻,按键是透明的,摸起来很舒服。
再换就是触屏手机了,用惯了小手机,买的第一个4寸屏的都觉得好大个儿,拿在手里一只手拿不下,放在兜里装不下。
智能手机上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刚开始玩微信的时候,拿漂流瓶当倾诉对象,拿朋友圈当生活日志,公众号有那么多有趣的事。
现在手机越换越大,下载了一堆app,它是闹钟,是学习工具,是娱乐,是交流,是,有魔力的吧。
通讯越来越发达,可人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手机,成为人们沟通的工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通过各种群组相识相伴,很多志趣相投的人成为挚友。
年轻人的游戏挪到了手机上,买东西用手机,随时记录美景,用手机,然后还有各种有趣的软件,甚至我睡觉都必须听着手机里的相声。
我经常调侃自己,不是在找手机就是,在找手机的路上,手机就像有魔法,让我离不开它。
对于小孩子,这个魔,可能真的是魔鬼的魔。儿子从小就被规定每天只允许看40-60分钟电视,给他买了台灯,书桌,没有家族遗传史的情况下,他仍然近视了。
原来是给他当做闹钟的手机,他半夜起来偷看,很久之后才被发现。可是那个手机上面除了浏览器什么都没有啊。打开浏览器,里面乱七八糟的游戏网页,掺杂了很多名字很擦边的关于性的网页游戏,我震惊了。
三年疫情儿子在家两个学期,作业需要手机,可是,拿着手机的时候真的在学习吗?未见得。一项作业,拿手机的情况下,一个小时也写不完,你过去他身边,几分钟写完了。但是总不能时时刻刻盯着他吧,即使在旁边监督,他还是会斗智斗勇玩手机。
今天英语考试,四十分钟,时间算比较少。听力需要手机,他考试我就去浇花了。等时间快到的时候我去看他,手机扣在身边,拿起来屏幕亮着。
我清楚记得屏幕休眠2分钟,打开一看,调成了10分钟,而且,在考试全程,他都在动手机,要不然屏幕会锁。我非常生气,手机上到底有什么,让他连考试都不顾及义无反顾就要玩?
11岁算大孩子了,不知轻重,太令我伤心了。因为手机他没少挨揍,要手机说学习,结果调成永不锁屏,拿着充电宝晚上看手机,他不知道自己近视了吗?他知道但他就要玩。
我不知道我的做法对不对,其实每周都会让他玩一次手机,完全脱离也不现实,我也想过如果就真的把手机给他随便玩呢?他是会更加沉迷还是玩腻了呢?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