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正面管教是在三年前,在生活中会运用一些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是一个可以落地的跟孩子沟通、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有内在驱动力、有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
1、正面管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可以不娇纵、不惩罚的养育孩子的方法,也是一个可以帮助自我觉察的很好的方法,同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值得推广的理念。
培训结束后,我觉得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更深入了,这些理念和方法可以很自然的想起来,用到自己的生活里,总结有以下几点: 1)、更能接纳自己了,不是过分沉陷在自己所犯错误的自责情绪里,而是为了这个错误做点儿什么。2)、可以比较容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法,情绪控制的能力增强了。3)、孩子在慢慢学习如何认识和处理情绪,当我在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处理自己的愤怒,比如用暂停或者选择轮的时候,孩子得到的是一种释放情绪的方法。4)、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了,正面管教是基于对孩子的爱,运用是心法,需要用心的去表达,而不是简单的套用学到的工具,更不是一种控制孩子的管教方法。我希望在生活中是一个坚定而和善的妈妈,在工作之外是一个正面管教的讲师。
2、对阿德勒理论的理解:阿德勒理论为个体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每个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行为的目的是归属感(连接的感觉)和意义(价值感)。通过观察和感知,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诠释,分析到行为背后的信念,决定自己的行动。我们不但要看到人们的行为,还需要通过感受来分析这个人的行为背后的信念、价值感和归属感。当读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的时候,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3、作为一个正面管教讲师,对我来说是很光荣的事情,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个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去做,是一个渡人渡己的事业。“教”是把自己会的传授给他人,“带领”是给其他人一个启示,引导他人去思考,他人可以随着自己的成长心路去探索,去获取到除了课堂之外的更多的东西。
4、我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向上的、很有责任心的,这会帮助我用心的去准备每一次家长课堂,我的弱项是害怕别人听不懂,可能会多去解释几次,这样可能会比较啰嗦。我会带着一份觉察到自己的课堂上,多关注家长的反应,多引导家长思考,可以询问他们的理解、感受和决定,避免自己在一个点上停留太久。
5、“错误目的”实例。有一个家长咨询我:她的孩子8岁,会把挖出来的鼻屎放在嘴里吃了,她跟我说跟孩子沟通不管用,打他也不管用。寻找“错误目的”的线索是家长的感受,我询问了她的感受,她说感觉到无助。判断到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我没有归属感,因为我不完美。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有任何期待。我既无助又无能;既然我怎么做都不好,努力也没用”。孩子行为中隐藏的信息是:“不要放弃,帮我改进”。然后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建立和孩子之间的联结,首先要停止继续批评和责罚孩子。其次可以走近孩子,蹲下来跟孩子说:我感觉到有点儿担心,因为你把鼻屎吃了,鼻屎里有很多细菌会进入身体,可能会导致你生病,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鼻屎扔到垃圾桶或者用扔到马桶里冲走?再次,鼓励孩子的进步,妈妈看到你在准备吃鼻屎的时候,看了一眼妈妈,也就是你是认识到这个事情是对身体有伤害的、不卫生的对吗?但是你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对吗?告诉孩子他不必为这件事感觉到自责,妈妈也可能会做出对身体有伤害的事情,但是我们改掉就好啦,给孩子一个拥抱,给他支持和力量。
6、在互动活动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逻辑,我们要学会倾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智慧,尊重每一个参与者。把正面管教是基于爱的流动,而不是一种管教工具这样的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家长,或许他们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并不认同,或者不太认同我的做法,也或者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做出改变,我会尊重他们。
我觉得自己在说话时需要注意语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少用一些“嗯。。”等语音助词。在做分享的时候提醒自己注意语速、注意倾听他人,多练习几遍,少用助词。
7、在“父母帮助父母解决问题”的分组环节,注意保护志愿者的情绪安全,需要提醒大家对着板书提建议,尊重志愿者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察视角,可能有自己没有想到的方面,保持一个尊敬谦虚开放的心态,来带领这个活动。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参与人数多,并且有可能志愿者会描述太多细节,会用: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是什么来提醒志愿者,对于提建议的观察者,提醒他们你的建议是?避免这个环节做得太久。可能在这个环节过程中,志愿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引导大家思考,分析这个行为、感受、信念,明白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使得在场的家长都参与其中,大家都有收获才是更重要的,并且可以继续采用线上PHP的方式来继续帮助这个家长。
作者:小诺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