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不翻译曾国藩以后就不怎么看书了,搁置的好几本都扔下了。微信的视频号也打开了,没事时(或者是有事没事时)就点进视频号里刷上一会,时间短就匆匆关了放进口袋,时间长都能感觉到手麻了,换换姿势接着刷。之前想娱乐的时候是去腾讯视频或者爱奇艺找一个电影看,现在找都懒得找了。
不知道短视频算不算害人不浅,还是自己的意志力不够坚定。常听到『00后是短视频耽误的一代...』,前些天偶然间听到一个另外的说法『80是电视毁掉的一代、90后是游戏毁掉的一代』。按照这些说法,你看看哪一代都没有逃脱被毁掉的命运,是电视、游戏、短视频的过错吗?时代肯定是进步的,这些表象可能只是一个阶段的产物,进步总没有错吧。
视频时代让表达自我变的更自由更便捷,之前要想让更多人知道你,你必须会写作,通过文章、通过出版才可以进入大众的视线,出版可谓是一个冗长的步骤。后来有了电视、电影,先不说拍摄是多么的专业,看看一部电影的制作费,动辄上亿的成本就知道这条路是平常老百姓玩不起的。4G、5G的发展促生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催生了短视频,才让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展示给世界,拿起手机拍一段日常就可以发布出去,就有机会让大众看到。
初衷是好的、进步也是显然的,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长赶集就会遇到卖大火烧的。门槛低了,为了利益就会有人开始迎合人性,吃、喝、玩、乐,有了流量啥都播的出来,不管是真得假的。当然也有正义的人站出来反对,可是少数人的反省力量微乎其微。有人说政府不应该管一管吗?如果是你负责,你应该怎么管?难不成禁止这些App上架,封禁所有视频号、抖音、小红书,没了这些号、这些音一定还会出现另一个号、另一个音。根源是大众的认知,或者是个体的认知,你问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看的」吗?他们肯定知道,只是忍不住罢了。
说实话我也忍不住,所以就只能清醒的时候,先主动把这些App从手机中删了,从微信里关了,先自己把【忍】的路径变长就会间接的杜绝了。至于啥时候又不自觉地打开了,下载了,那就另一个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