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曲中有这样一段评论:
“我们这群人,苦没有真正苦过,爱没有用力爱过,每天受着信息大潮的冲击,三观未定又备受曲折。
贫穷不再是正义,又妄图不让金钱成为唯一的追求,过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勤奋却又不过三天,热血透不过屏幕,回忆止于游戏和工作。
我们像一群没有根的孩子,在别人的经历和精神里吵闹。”
1
最近网络中流行一个描写年轻人的词‘丧’。
昨天夜里,一位年纪二十来岁的粉丝在公众号后台向我诉说他的焦虑 烦恼。
他说:“以前生活就像一部电影,你从未听过,也从未看过,所以我们对它充满好奇,因为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的。
现在不一样了,你或平庸 或优秀 或有钱 或没钱 你心里都有大致的了解,你以后的人生是富有还是贫穷,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一眼就看到终点了。
就是打一辈子的工,每个月挣个生活费,年复一年的活到老。
我每年都是将一天重复了三百六十五天,我对未来没有期待,没有悲伤,也没有快乐。
我知道我得不到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只是就这样活着,不断地敷衍自己,我像机器一样生存着,每天在手机上看着达不到的生活,住不起的房子,开不起的车。
我没有怪生活太苦,我只是对任何事都再也提不起兴趣,活在城市的小角落里,为每天的生活而发愁,也对未来陷入迷茫。”
2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做大事的心,丧的人绝对不是懒惰的人,也不是无所事事的人,他们只是太聪明,看透了一些那个年纪本该看不透的事。
正是因为他们看得太明白了,所以才对周围一切都提不起半点兴趣。
你想学钢琴,但你还没有开始认真去学,就会有人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这条道路只有少数人有前途,你不会是其中一个,而你刚好也认为自己学钢琴只是在浪费时间。
你不想学习,就会有人告诉你,不努力学习没文化 没出路,你嘴上说着你觉得学习太累了,不想学习,但你还是会读书读到深夜,因为你内心想成为那个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人。
你家境普通,相貌平平,每天极其自律,发奋学习,你的同学们每天追剧看番打游戏,浑浑噩噩。
毕业后你凭借自己在大学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在二线城市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每天忙的和陀螺一样的工作。
而你不务正业成绩很难看的同学A,经过家人打点进入了某著名企业做咨询,另一个同学B花了几十万去英国top读研,同学C学习太差没有找到工作,索性靠家里在上海市内的几套房收的每月上万的房租悠哉悠哉的生活。
后来拼命努力过的你发现,原来努力根本没用。
你看破现实心灰意冷,走着自己不想走的路,却无力改变现状,终于被贴上了‘丧’的标签。
3
在现在这个时代,优秀才是标配,平凡和普通近乎贬义。
你可能会在网上每天看到各种贩卖焦虑的文章:
你的“拖延”,正在毁掉你。
你的“不自律”正在毁掉你。
你的“低配”正在毁掉你。
你的“太合群”正在毁掉你。
……
看到这些以后,你发现自己更加焦虑了。
因为你见过那些优秀的人生,再想到自己的未来:随便上个学,随便找个早八晚五的工作,随便成个家过一辈子,这种生活让你觉得格外绝望。
你认为除了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优秀的人,所以你想做点什么,不想再这样下去,几次三分钟热度的努力之后,你却更加厌恶自己,忽然,你不想再和生活对抗了。
4
在这个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上,普通是一件无法被人接受,甚至要被全世界批评的事情。
现在普通的年轻人,比过去最差的人还要自卑。
他们比过去的年轻人更早的面对世界现实的一面,他们更加敏感,更加孤僻,也更习惯于一个人承受一切。
一个我帮助过几次的女孩,重复的对我说过许多遍,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永远都在最底层,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永远没有希望。
为了逃避压力和焦虑,就只能降低自己的期待,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丢掉武器,彻底躺在地上,不再抵抗。
世界跟我们想的不一样,跟书本写的不一样,跟老师教的不一样,尽心尽力,勤勤勉勉未必是优点,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好像也没什么坏处。
成功跟努力好像并不是亲戚,小时候画的饼长大了以后只是少数人的才能品尝,想要的都很遥远,既没有路,也不能回头,除了接受,也只好接受。
其实,哪有人喜欢丧,只是不喜欢生活而已。
长按二维码关注
嘿!加入我们 让我给你一个理由,继续面对这不堪的生活. 这里收集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故事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