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有感

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号,帐号:爱上一卷书,文责自负。

本书背景:这是鲁迅原配夫人朱安的完整传记。作者通过走访朱氏后人,实地勘查采访,钩沉相关史料,搜集各方面人士的回忆,运用报刊资料、回忆录、文物、生活等资料,追溯了朱安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的一生,让人动容。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是朱安在人生终点发出的一声沉重呐喊,让我们依稀听见了这样一位旧女性的微弱之声。在女性主义备受关注的当下,引发让我们对一代知识分子背后传统女性命运对加以更多关注与思考。

书中披露了鲁迅婚姻与生活中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也让读者在另一角度对鲁迅有了更新的认识。


这部关于朱安的传记,主要集中在朱安和鲁迅的关系上。作者乔丽华写得平实又温情。无论如何,我们如果用新的眼光看一位旧时代的女子都是不够公正的。因此,有时候一份懂得和理解之情大于其他一切审视与评说。而摈弃批判或许已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共情。

当这样的作品问世,不代表什么。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如今的女性都明白,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才不至于处于生存的弱势地位。否则,仰仗他人的扶持,是极为艰难的。我们今日的环境已经为女子提供了更多的出路。

再说朱安,一位不被丈夫认可、喜爱的妻子,鲁迅曾对母亲说,朱安不是他谈话的对手。但出于责任,他依然将她供养。同时,她也并非无所事事,她尽心侍奉鲁迅的母亲。她是老实人,是守旧的、讲自尊的,是那个时代旧式女子的缩影。正因为她是鲁迅的夫人,她的生活被观察、被审视、被记录。

文中提到,鲁迅逝世后,朱安又经历鲁迅母亲的离世。作者对于朱安的经济状况和精神状况有很细致的描写:“虽然比起1945年物价以几十倍至几千倍的幅度上涨,情况还不是最糟糕,但原本就不具谋生能力的朱安,在此种形势下,生活自然更趋于恶化,心理上也更加惶恐和脆弱。”

原本,朱安也可以拥有平淡安稳的一生。——但在那个时局下,这也很难说。

总之,一个小人物挤进时代的缝隙里,被动成为代表人物是悲哀的。

主动迈入历史的风云人物——如鲁迅、许广平等人,他们是有新思想、有影响力、有谈资的。

被动进入历史边角记录当中,就显得可怜,令人叹息。但是可以照见不同的人物命运轨迹。

一个人怎么论伟大,以世俗的成败或者以得到他者之爱为导向都不是我的观点。

一个人成为他人的妻子,纵然无法得到丈夫的喜欢,一心侍奉婆婆,与她相处融洽,也是伟大。

一个人成为时代新思想的启蒙人物,用一支笔战斗,他的思想与精神影响一代代人,也是伟大。

只是这两种伟大的分量在世人眼中常常不可同日而语,只因为历史仅会铭记后者,而会淡忘前者。

前者是众人,后者是“人类群星”。

与伟大的人相比较,我们都是庸人。但是庸人亦有庸人的立足之地。有我们各自的生活。如果我们总是将目光放在宏大上,便容易忽略掉人世沉浮的命运。

也许,也许这就是人物传记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以朱安之弟朱可铭的长子生活轨迹作为收尾。

“朱家曾是绍兴的大户人家,朱可铭一家大约在1935年举家迁往上海,从此他们的后人就沉浮在了上海这座喧嚣的城市,分布在上海的角角落落,用各自的经历书写着另外一段历史。”

看这个结尾,人间沉浮尽在其中了。

从小我就爱读书,我最早的阅读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在我的眼睛里更注重的是观点的同频与碰撞,目光紧紧跟随书中灵魂人物,这一点在传记作品里就更明显,这也与主角是男性还是女性无关。

但是回过头来,也发现小时候包括平常看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男性叙事为主,女性很容易沦为边角料,而作为读者,也非常容易忽略女性的命运走向。

回过头来,我发现我们也很关心历史上女性的命运走向。包括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她的人物传记出来也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觉。

我是一个典型的慕强之人,但是,不可否认,多数时候,是渺小的人事物在推动着我向前,读这本人物传记,于我而言是一件不早不晚的好事,让我得以反观自省。

人生在世,谁人不寂寞,谁人不需要碎银傍身,谁人不渴望得到爱。归根结底,被审视、被观察的一生,在他人的言辞、纸笔之下都会留下些苍凉感。

这令我想到做公众人物的代价。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灵魂。即便是公众人物,常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当中,但是当那个人不再频繁出现的时候,也在生活。

出名的代价也许是人生很多重大时间节点会不可避免暴露在公众视野下,但是即便如此,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行迹,这是私人生活。

如此想来,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在生活,有的人在遵循大多数人所走的道路,只有少部分人,过自己本心想过的生活。

这部分的私人生活精彩与否,从来不靠他人评判,完全交由我们自己书写、绘画,时间经过我们,我们也经过时间。

可以是清晨或者夜晚一个人默默在书桌前拿起一本书展卷细读,认真做读书笔记;可以是在暮色中的河边垂钓,从青年钓到老年,听说喜欢垂钓的人,钓的不是鱼,而是时间;也可以是和朋友一起随机看一部影片,各抒己见;还可以是和家人孩子共处一室,共享天伦之乐;更可以忙里偷闲,侍弄庭院花草。

即便在这人世,有一天,科学家得出时间并不存在的结论,我们也是存在过的,答案在此时此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