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怒写一发。
没错,现在正值19fall美国研究生的申请季。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当然是经历过托福这种在油锅里温水煮青蛙的慢慢炖的煎熬的。
概括起来就是:满腹牢骚话,一把辛酸泪。(笑)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农村,七岁以前说的都是家乡话。落后到什么地步呢,印象最深的是家乡话的字典里没有“我”这个字,大家都是“俺俺俺”的。现在再回想起来,当年再漂亮可爱的小萝莉,只要一开口说话,就瞬间让人没有了保护欲和挑逗欲。
于是我七岁那年,父母就好像突然开了窍,毅然决然举家搬离了我出生的地方。虽然新家仍只是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但总算是有了比较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也因此改头换面,开始学习普通话。
之所以把故事的时间线拉到这么长不是因为我话痨,而是因为有一个类似于“玄学”但是似乎又很有逻辑无法反驳的观点:
唱歌五音不全的人学习外语往往更加艰难,口语表达也更差强人意,因为唱歌和口语的本质,都是模仿。
这个真实性无从可考。但我因为自己的不争气对它从曾经的不屑一顾已经转变到现在的深以为然。所以欢迎各位批评我。
所以在这里,我决定着重论证我的语言天赋几乎为零的基本事实。(当然,唱歌也是五音不全。)
当年搬家以后,我开始学习普通话的过程倒没有什么困难,很快平舌音卷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就都能准确无误。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因为我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环境自搬家以后就只用普通话和同学、父母交流,而我在父母亲戚等人仍用方言沟通的前提下,竟然完全忘了怎么说方言……
其实直到现在我仍是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在大学,有时打电话也极度需要方言这种加密功能的时候。那算是我的母语啊,我依赖了它七年,而且它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在我的口中变得极度引人不适。心塞。
后来考上了大学,寝室就像是大杂烩,大家偶尔心血来潮也会一起模仿各位室友的家乡话,嘻嘻哈哈好不热闹。毫无疑问,我是公认得模仿的最最蹩脚的一个。
所以,没有语言天赋,大概如此吧。
我在大二时候决定出国。
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都很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毕竟在当年高考听力不算分的“优惠”政策下,我早已练就了在做听力时候写英语作文的优良品质。当然,现在看来害人不浅,但也为时已晚。
万事开头难。只记得刚开始准备托福的时候,词汇量4000左右,长难句一窍不通,托福四科里最简单的阅读一眼望去也打着无数的马赛克,做题当然更是惨不忍睹。
那时备忘录里的话都是:一直不得要领的感觉真的糟透了。
所以我经历了比很多人都久的托福备考周期——足足一年多时间。考试次数远超中国考生平均水平,这里也不愿多提。
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自己的基础终于有了长足进步,就遇到了下一个坎:过百。
毫不夸张地说,除少数首考就一百出头的大神以外,一百分绝对曾经紧紧扼制住过大多托福考生的喉咙。
其实最初我也不知天高地厚过,托福过百之后,仍妄想着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110+的人生巅峰,然后笑傲江湖睥睨群雄。
所以当我认清我唱歌不行语言天赋为零的时候,当我发现我口语的limited评分以及后来一直卡在23分的时候,当我发现这样再考下去可能英语水平的增长速度都快赶不上ETS难度增长速度的时候,我放弃了110+的目标。
当然,对申请者而言,分数够用即可,聊胜于无而已。
但对自己而言,其中的权衡思量、挣扎也好挫败感也罢,都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所以每次看到托福网站首页那句“凭借托福分数追求梦想,走向世界各地吧”都觉得莫名讽刺,心道明明是您阻碍了我们追求梦想,竟还如此大言不惭。
当然平心而论,现在的自己无疑是很感谢当初的那段艰难时光。
你结识了更优秀的人,发现有人比你更努力也比你更坚定,发现无论在什么地方也有人在学习:车站有人背单词,地铁有人听听力,甚至排队打饭都有人在练习口语。你发现真的有人早有规划早有目标,真的有人自律到令人咂舌的地步,也真的有人从心底里热爱着自己的专业,连空闲时间也都在查阅着相关的资料。
所以,你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知不觉改头换面。
时常会想起三毛在开始适应沙漠生活之前的一段话:我没有厌沙漠,我只是在习惯它的过程里受到了小小的挫折。
我也会经常安慰自己,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相信好事多磨,也一直深信我们最终要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所以,如果有幸能有学弟学妹看到这篇文章,祝你们一样坚持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