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开始之前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今天早起了吗?说实话凸爷是没起来。
昨晚躺在床上之后,本想在睡前看一会小视频,没想到越看越看越high,一个不留神愣是看到了半夜三点,还给爷看饿了,以至于感觉自己像个夜行人... ...
但总觉得只有那么一两个视频软件(你们懂得的某手、某音)看得不过瘾,没办法,爷就是这么爱探索“新大陆”!
这就让凸爷想起自己前几天瞄到二凸手机上有个奇怪的软件叫微视(看名字我以为高科技),就去问这是什么,二凸还装腔作势来了句:腾讯的新版微视啊,这你都不知道?
嫌弃归嫌弃,二凸还是给凸爷看了看这个微视,这一看倒是给我看懵了。它的特效、玩法和运营,真的和某音非常类似,就连内容上都没什么差别,连着看了好多个,看到的每一个都格外眼熟,吓得凸爷赶紧返回页面看了看,确定是微视不是抖音啊。
直到二凸说这是腾讯出品的,凸爷才终于恍然大明白。这事说到底,还是“头腾大战”的锅啊。
给不记得的小伙伴回顾一下,今年六月闹得沸沸扬扬的“头腾大战”,起因是腾讯状告抖音在传播过程中发布各种诋毁自己的内容是不当竞争,而抖音也完全不惧,转头回应说腾讯各种封杀自己的外链,这才是真正的不当竞争。
吵来吵去没个结论,吃瓜群众们看过热闹也就散了。这事也没对抖音造成任何影响,人家该发展还继续发展,不仅吸引了市场上的大波流量,还让今日头条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750亿美元,简直要和百度市值肩并肩。
整件事好像都在往岁月静好的方向发展,除了一家不怎么开心的公司:
在同样的用户基数下,抖音的成功就意味着引走了大批的流量,对于同样在互联网里面摸爬滚打的腾讯来说,用户份额减少这事肯定不能坐视不管。光上法庭上闹是不行了,自己也得有点拿得出手的东西。于是,他们想起了大明湖畔的微视。
微视的诞生比抖音早了整整三年,但这一点显然没给它带来任何优势。即便是给出了高额津贴,也没能把流量带回来。抖音一天比一天火爆,留给腾讯的突围时间也越来越少,在紧急的情势之下,腾讯只好选择了“广撒网”,用大批量产出同类产品的方式,来寻求一个最适合发展的核心APP,之后再进行合并。
凸爷只是在应用中心简单搜索了一圈,就已经找到了这么多腾讯旗下的短视频APP,而且可以看到的是,除了微视之外,其他APP出现的时间普遍都不怎么久。
如此高频率地开发同品类产品,想要保证创新度显然就有点难。无论是页面设计还是主打色调,具体到某些软件上,有的连Logo都差不多,例如“微视与抖音”、“腾讯时光与时光相册”、“下饭视频与西瓜视频”等等。
也许这次的高度雷同只是腾讯在形势紧逼下不得已的行为,但鉴于之前的名声,这件事在很多用户心里,可能又默默打上了一个负分。
现如今抖音的成功,让今日头条的用户流量一路飙升,其带来的潜在利益也让各大企业都忍不住想要抛出橄榄枝。腾讯为了突围,在主推的Yoo视频上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试图尽可能去“截流”。
而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凸爷想说的是,在抖音已经融入生活之后,无论是视频产出者还是观看者,都不会愿意再去选择使用另一个本质上没有区别的软件。腾讯这一波操作,怕是要白费力气了。
以前网络不发达,往往腾讯出什么咱们就用什么,所以大家对腾讯产品的依赖性还是挺高的。但现在信息发达了,同类产品比比皆是,腾讯一旦走慢了一步,就很容易被别人赶超。估计这两年,谁也没想到抖音会崛起得如此之快。在用户的碎片时间已经开始被抖音占用的时候,才回头想去好好经营一款属于自己的短视频APP,真的未免有些晚。
原创内容不够丰富,体系在完善上不够好,缺乏特色标签,即便有了知名度,引流不精准……这些问题都让腾讯的短视频产品处在了尴尬的境地。尽管他们的自有技术毋庸置疑,但仅靠这一点来模仿他人的成熟作品,也是很难去服众的。
想来这些问题,腾讯也是清楚的。好在这场持续已久的“头腾大战”还没有落幕,暂时的胜利也未必就代表结果。凸爷其实还挺期待腾讯会在后面放出“大招”的,来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