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古人于世便自有其意气,正因他们,中华文化才能这般博大,如今,且学古人之意气,亦可壮华夏。
学古人之文采,知晓天下事。众所周知,诗人伴随着古人而出现。诗,在唐朝到达了顶峰盛唐气象的出现,代表着诗在唐朝达到了高度的繁荣。古人也有了另外一个称呼--诗人,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以自己有学问而自豪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自己的才华的肯定。当然,古人的文采不会 止步于诗,诸葛孔明,身处小小茅庐,却能知遍天下事,刘备的惜才也成就了他,他也凭借他的才,一直帮助着刘备。所以学古人之文采,方可提华夏之文化。
学古人之坚毅,依毅行难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在《竹石》中用竹来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坚定毅力。岳飞,精忠报国的抗金将军,他一直拼搏在抗金战场,他的勇敢,坚毅也真正成就了“精忠报国”这四个字。苏武,被俘虏几十年也未投降,久处严冬之中但也不屈服,学古人之坚毅,方可完华夏之大梦。
学古人之孝心,报得三春晖。古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在面对自己的家人时,都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孟子也说过:“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古人的二十四孝已被今人刻在墙壁上,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古人的孝为大,古代也有遇丁忧而停官回乡守孝三年的传统,可见孝对古人的重要。学古人之孝心,方可报华夏之恩。
学古人之意气,壮华夏之大成。学习古人,充分利用古人的智慧,来解决当今的时代问题,中国正处于上升阶段,正是当代青年助力祖国的大好时机,也是助力中国梦实现的大好时机。
学古人,壮泱泱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