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1: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李笑来在他的专栏中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人们不要选择去做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坐下来的事,文章链接:《我们重新认识了“坚持”》
因为需要坚持去做的事,往往是让人心不甘情不愿去做的事。而那些不需要坚持就能做好的事,却是人们真正热爱的。巴菲特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便是接班人在接手他的工作之前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相信:
那些不需要外界的激励,工作对他而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的人,会把工作做到最好。
为什么要一开始聊这个话题?
因为为什么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一件事情是人们热爱的,人们才会倾注心力做到最好。
原则2:一定要有目标
我一个朋友是外婆家(餐厅)的高管,他负责管理北京多家门店。前两天一家他所负责的餐厅,厨师长带着员工全跑了。
这种事情发生也是没法,但是发生之后,他必须张罗着人员,让餐厅运营起来。
他说这几天他都会很忙,听到他很忙我很激动。
于是在某个星期六,他最忙的时候,去给他捣乱了。
没想到跟着他的屁股跑了几圈,乱没捣成,我自己累坏了,跟一只淋了雨的大公鸡似的,摊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
再看他的状态,跟打了鸡血似的:
一会儿搬凳子,一会儿处理顾客的问题,一会儿安排店员的工作,甚至在走路的时候手也不闲着,随时捡起地上的垃圾。。。
我就搞不明白,小伙子哪里来的这么多激情。
最后,他兴奋地对我说,今天打破了这家店的历史营业额最高纪录。
目标可以使一个人超越平庸,让生活中一些繁琐的甚至不堪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正好我的朋友刚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看看:如何做到出类拔萃?
原则3: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很早之前,看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向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请教成功之道,他问:大师,我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呢?大师反问年轻人:你能告诉我怎么样才能让太阳点燃我手中这张纸?年轻人说:太阳光再强,也很难点燃您手中的纸,但是用特殊的方法可以。大师问: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呢?年轻人回答:用一个放大镜,将太阳光聚焦在一个点上,就能将这张纸点燃。大师说:哈哈哈,这就是成功之道。年轻人依旧非常困惑,说:我还是不明白您的成功之道。大师说:太阳光再热再强也很难点燃一张纸,但是将太阳光聚焦到一个点上,却可以点燃。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用100%的精力去应付100件事情,很难取得成功;但若是你将99%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却非常容易。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工作有很多:挖掘投资机会、研究公司、做投资决策与分析、与合伙人沟通等等。
但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让自己的投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这样说,其实有些笼统,我在忽悠合伙人的时候,告诉他们投资目标是年复合收益能够达到15%,而我私自对自己的要求是能够达到20%(我喜欢做超越别人期待的事)。
20%这个投资目标非常具体,而且是完全可以通过投资能力实现的。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很多难题,而这些难题会加速我的学习和成长。
原则4: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在生活当中,很少人会认为自己无知,经常对一些自己缺乏深度认知的事侃侃而谈。
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
费雪在他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我建议人们去找一找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一年的《商业金融年鉴》过期刊物档案。里面有知名经济和金融权威人士对未来展望的看法,专家的看法分歧程度之大让人稀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论点强而有力、条理清晰、叫人折服,但后来证明是错的。
既然,大部分人的观念都是错误的,甚至一些所谓的”专家“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向谁学习呢?
我的建议是:向有结果的人学习。
毛爷爷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的有结果的人是指通过长期实践证明自己是非常成功的人。
拿投资来说,听电视上股票家的建议,或者某位经济学家侃侃而谈,绝对是浪费时间。
真正的学习对象是在过去30年甚至50年在投资领域都证明了自己是非常成功的人,这样的人并不难找。
找到了学习对象,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呢?
学习的方式无外乎只有两种:
- 交流;
- 阅读。
要实现一对一的交流太难了,因为这些杰出的人物即便有心教你他们也不一定有时间,有的离我们的生活还非常远,有的已经去世了。总之实现一对一交流太难了,但没有也没关系,因为我们还可以通过第二种方式,即阅读,学习到他们的知识。
巴菲特说自己在投资方面是80%的格雷厄姆,20%的费雪。在他看完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的时候,他这样说道:
如果要学到费雪的知识,看他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就足够了,因为和他一对一交流,不一定能比书中学到更多。
芒格是一个非常爱好阅读的人,在他那本《穷查理宝典》中他说道:
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是更喜欢已经作古的杰出导师而不喜欢仍在人世的老师。
原则5:好的问题更重要
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好的问题能够启发我们不断思考,而好的答案常常让我们止步于此。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同学经常看哲学类的书籍,而且他看的都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大逻辑》等之类的。
那个时候的我,不说看这样的书,光看到书名便咋舌。
我一直不明白他持续看这些艰深哲学著作的动力是什么,有一天很好奇地问他,他告诉我,他想通过这些书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让他在阅读枯燥书籍的时候都充满了动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最渴望解决哪些问题呢?
我在很早便看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书中有一句话:
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胜过为一个平庸的公司支付伟大的价格。
这个观点我一直不理解,但也没轻易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是通过不断阅读思考发现答案。
直到数年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这个过程,使我的投资思想产生了飞跃。
后来我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整理成了一篇文章:投资思想的演进:从格雷厄姆到查理·芒格
原则6:不要愚弄自己
苏格拉底说: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然而,现实中像苏格拉底这样在知识面前表示敬畏的却很少。越是愚蠢的人越是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装满了傲慢,便很难放进去谦卑了。
人们很难从以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上学习到新的东西。
要做到不要愚弄自己,需要训练自己对于任何人和事都要持有客观的态度。在投资行业,如果自己的看法是不客观的还那么“自信”,分分钟会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
传说中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实中人们也会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不过不像投资那样来的血淋淋而已。
原则7:坚持到底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大创业家》,讲麦当劳的创业故事。这部励志电影里面充满了浓浓的黑鸡汤。
麦当劳不是现在的掌门人雷·克洛克创立的,而是他窃夺了麦当劳兄弟的生意。
除了窃夺麦当劳兄弟的生意,雷·克洛克还勾搭了自己兄弟的妻子。。。
雷·克洛克这货真是一个丧心病狂、道德败坏但又敢冲敢做,野心勃勃的人。
另外麦当劳核心利润的来源,并不是卖汉堡所获得的收入,而是通过房地产来获得收益。
很有意思。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雷·克洛克的成功之道,而所谓的成功之道是他引自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库里奇的一段话:
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take the place of Persistence. Talent will not; nothing is more common than unsuccessful men with talent. Genius will not; unrewarded genius is almost a proverb. Education will not; the world is full of educated derelicts. Persistence and determination alone are omnipotent.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坚持。
天赋不行:极具天赋但不成功的人再普通不过了。
天才不行:没有收到嘉奖的天才只是笑柄。
教育不行:这个世界充满了受过良好教育但无家可归的人。
拥有坚持和决心才能无往不前。
犹太人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从来不半途而废,因为半途而废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感谢大家阅读这篇文章。
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