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古代,从北方关中翻越秦岭,到达巴山南面的四川,要经过几条主要人工开辟和打通的谷道,或又叫栈道。

首先,从关中通过秦岭,自西向东分别经过:陈仓道(又名散关道、故道)、褒斜道(以及连接陈仓与褒斜二道之间的连云栈道)、子午道、傥骆道,这四条道路直接通往汉中到达四川;同时,可经过蓝午、库谷(锡谷、义谷)二道进入安康市境,从重庆进入四川或下达荆襄流域。

其次,从汉中经过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翻越巴山进入四川;从安康市经荔枝道(唐玄宗时专门开辟的道路),再与洋巴道相接,最终进入四川。其中,以汉中为中心,北逾秦岭的四条栈道,历史上称作北栈;南越巴山的三条栈道,则称为南栈。

在社会各个时期,无论入川或出川,人们通常会选择不同的道路,目的地总是通往关中,反之亦然。汉中,在早期的历史上,与四川方向交往活动更密切频繁,大多时候也是更倾向于蜀的统治和占领。所以,时间稍长之后,土民们便将沟通秦岭至巴山之间的这些南北栈道,统称为蜀道或川道。

栈道也称栈阁、阁道或复道,是高阁式的通道,也就是一种天桥,夸她是横空出世的天赋杰作都毫不过分。人工修通完成一条栈道,不仅需要修筑的工匠和官民,凭借巨大的体力,时刻在临渊的崖壁上悬挂、攀登和移动,下边可能就是深邃的峡谷沟壑,水流激湍,河床起伏曲折,对于眼前的打孔插桩,砌栏扑板,每一步都充满危险和艰巨,必须付出异常的勇气和毅力,常年累日地在一毫一寸中打磨开凿,才会最终实现。

修筑栈道,付出的过程漫长且富有智慧,呈现的结果也是精美绝伦的,堪称山谷间的奇特艺术品。无论从各个角度和距离看,那些崖壁半空中悬架的栈阁,为荒凉朴野的山水,增添了无限温暖的吟唱和生趣的映衬。栈道的建筑形式多样,因常建于峻峭险要的大山峡谷中,主要根据自然地形而定。

通常是,安插栈阁框架的崖壁上,一般都凿成30公分见方,50公分深的孔洞,好安插木桩和石柱,共为上、中、下三排。最上一排孔洞,用来搭建遮蔽雨雪的棚盖,形如屋顶,为遮挡半山流下来的泉水或滚落的石块杂物;中排铺上厚板作成路面,还在向河沟的一面辅以护栏;下面一排为木支架,相互间榫卯结合,以路面和崖壁斜交,支撑上部力量,稳固而且美观。远望栈阁如云中长廊,悬阁连贯,气势如飞龙在天。

雄伟的栈道工程,较早到周朝前期,就已经通行无碍了。在农业早期时代,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由于安全和技术条件非常有限,修筑栈阁的工序异常艰苦。因为“石坚不受斧凿”,没有先进有利的工具,可以凿击坚厚的岩层,只能靠人体自身的力气与劳动经验相结合,解决开凿中的重重困难。

我们的祖先,便想到采用一种较原始古朴的方式:利用“火焚水激”的办法开山破石,即在需要的地方,用大火煅烧崖壁岩石,然后迅速浇灌冷水,再进行敲击,部分需靠自身冷热受力膨胀,自然解体破碎,以节省人力和工程。清代贾汉复作《修栈道歌》中描述:“积薪一炬石为圻,锤凿既加如削腐”。

之后是靠人工来打孔架梁,支柱铺板,从而拼接起漫长的悬空栈道。这种大致的施工方法,古代也有记述:

“遇大石塞路,则以锤碎而通之;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之上凿孔,架横木,上覆木板,钳钉以通之;遇深沟险涧,则架长柃,覆厚板以通之;遇陡险‘羊肠’,壁立千仞,则在路旁打桩立栅,砌石栏以通之(《西京赋》注)”。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在道路的开拓中是常见的现象,为的就是克服险恶的山川道路环境,谋求交通便捷,本为自利自便,也施惠于各路他方的人。然而,一旦政治军事吃紧,社会矛盾变乱生起时,这些处在关键咽喉上的道路,成为动乱和战争中互相防守和控制的命脉。要么扼守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么玉碎两失,火烧栈道,绝路退返。

秦岭和巴山中的栈阁谷道,每条都循溪谷所开拓,随着地势的起伏,罅缝的蜿蜒而展开路形,在通行距离和翻越难度上,都经过无数山林家的长期摸索和勘探,总结并制定出来的最佳道路选择。因此,主要通行的道路,寥寥几条,又非走不可。若想绕开,别开旁径,非一人一时一心可为,就是效果的理想性也尽打折扣。

道路是曲折困难的,方向是前进明确的。历史中,行走川道的人来往无数,可是,仍无人不为她那惊险和艰难程度所折服。所以,人们走出栈道后,一致都是:身体小了,胆也小了,心灵和步伐,却都比从前阔大了。

秦巴间的每条蜀道,若要概括其惊险和艰难情形,最合适的描述,我必须只能回到盛唐诗仙—李白的那儿。他笔下的《蜀道难》,绝不是听出来的精彩和痛快,有的只是身临其境,自然与本身的融合为一,心灵上能意识到的敬畏和渺小!

《蜀道难》在总写秦蜀地理空间上,阻隔时间悠久,交通往来困难方面:

“噫嘘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描写秦岭中褒斜道北端的太白道路段: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讲述巴山中金牛道及途中五丁关的开辟场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形容栈道沿途险越高峻之情形(如陈仓道上的青泥岭):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再如山间道路的荒凉孤寂气氛: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以及山峰树木、激流巨石之象: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总如,广元市通往剑门关上之剑阁亭,其险要地势和作用,尽一笔勾勒: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青天之路也。经历蜀道,一路走过,朱颜也惨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蜀道走势示意图。制图司婉靖(根据新闻报道资料整理制作) 将蜀道申遗当成一次梳理蜀人千年来,排除万难,奋力打破封闭、...
    荆传奇阅读 5,583评论 0 1
  • 去汉中之前,我对它没有多少概念,只知道汉水、汉江,从脑海中不由自主蹦出的。竟是学生在早读课上经常朗读的《诗经》“汉...
    稚吟秋声阅读 3,754评论 0 1
  • 微信号“柯南给你温暖”及时为你更新《灵魂摆渡》全集点击集数即可观看: 第1集 第2集 第3集 第4集 第5集 第6...
    d2a8fef4e883阅读 2,817评论 0 0
  • 四五岁那个时候的我,心智还尚未成熟,对死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要身着白麻衣物,看一群又一群的人轮流上前到一个临时搭起的...
    刘潇寒阅读 2,833评论 0 0
  • 这么痛睡个屁呀哇呜呜呜呜 可惜了,疼不死
    何不去阅读 2,3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