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书后搜别人书评有一句挺到位的:《启示录》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没有遗漏的测试用例,作者把一个产品经理可能面对的几乎所有情况的罗列出来了。
是的,看起来确实类似词典类的书。作者将产品过程中从人到事的方方面面都罗列出来。我将其视为一个全流程的代办事项来阅读,类似罗辑思维现阶段文章的清单模式。也因此这书变成全而浅的查阅型书籍。浅,不是说思想浅,而是简明扼要概括要点,因而读者只能在只言片语中去浅浅地知道有这样一回事。故而认为该书一则能快速建立产品经理需要做什么、大致如何做;二则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点有个工具书可以查下能怎么处理。
本书副标是“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全书分为人员、流程、产品三个部分。对应某个产品或项目就是:
人Man通过方法Methods输出产品Product,启示录这三点我们暂且叫他MMP要素吧。
(怎么感觉像是在骂人哈哈)
下面就从这三方面记录下清单吧。
一、人员
- 产品经理职责:评估产品机会、定义开发产品;
- 其他成员:用户体验设计师、项目管理、开发团队、运维团队、营销人员等;
- 项目管理:火车模型发布——并行开发、固定发布频率,到站需求OK则上车;
优秀的项管能力:紧迫感、辨识团队及项目的本质问题、协调资源解决、决定果断、事实说话!
-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研究(需求来源)>交互设计(流程设计)>视觉设计(界面设计)>原型制作(可落地方案)
- 开发人员:直接参与产品设计讨论、能了解需求本质甚至提出更好方案建议;
- 代码重构:每个版本要预留技术优化需求,乃至专门的优化版本,避免定时炸弹;
- 招聘产品经理:产品热情、用户立场、承担、时间管理!(80%的时间花在20%重要的事上)
- 管理产品经理:设计完整的培训计划,融入目标用户、学习相关技术、了解市场竞争;
- 规划产品战略:兼顾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
- 评价产品:Net Promoter Score,NPS。调查用户向他人推荐产品的意愿度;
- 巴顿将军的忠告:目标管理是告诉别人目标而不是告诉他怎么做!
- 管理上司:多提建议少抱怨、向上借力、充分准备、高效沟通;
二、流程
1. 评估产品机会
-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为谁解决问题
- 成功机会多大、如何成功标准
- 同类竞品有哪些、我们有什么优势
- 时机:如何推向市场、如何满足成功必要条件
- 财务:了解公司财务与营收,才能深刻理解商业模式;
2. 产品探索
- 流水线方式并行开发产品:1.0版本进入执行阶段就开始定义2.0版本。而不是不断修改1.0版本导致项目一再推迟;
- 产品探索阶段要平衡探索时间与开发等米下锅的冲突;
3. 产品原则:定义产品流程的原则性问题:价值观、目标、优先级、底线等;
4. 产品评审团:决策者一起讨论产品战略、路线图:产品、运营、开发等负责人;
5. 特约用户:忠实粉丝、活跃用户;
6. 市场调研:问卷、回访、座谈会等。有其局限性,要理性分析收集结果;
7. 目标用户:建立关键人物角色——典型用户画像,用于各类需求场景分析;
(作者每隔发布周期,让版本集中关注一类关键人物角色的需求)
8. 产品说明文档:业务逻辑 + 高保真原型(直观表达,便于验证);
9. 用户体验设计与实现:先定义清楚再开发。敏捷里有个概念叫“第零次迭代 sprint zero”,是产品和设计师要完成定义的阶段;
10. 基本产品:搭建基本产品流程功能,视用户反馈,再后续迭代。用高仿真原型验证产品价值、可用性、可行性;
11. 改进现有产品:不一定是增加功能,可从关键指标上提升转化率等方面优化;
12. 瀑布式开发:阶段式评审与开发;
13. 产品探索:20%课外尝试时间及臭鼬工程,主动尝试!
三、产品
1. 用户体验至上;
2. 情感:专注用户的心理反应与诉求;
3. 创新机会:观察还存在用户不满情绪的领域,用新生测试心态去发现细微的变化;
4. 可用与美感: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
5. 大众网络服务产品十大要点:可用性、任务角色(抽象代表类型)、扩展性、持续可用性、客服、用户、隐私、口碑营销、全球化、平滑部署、用户社区管理;
四、总结
明确产品职责、坚持用户体验、评估产品机会、重视特约用户、树立产品原则、建立任务角色、探索定义产品、使用高仿原型、用户测试原型、数据驱动产品;
产品只是作为输出,而至关重要的,是本书副标题总“打造”二字。一切方法论的东西都是需要具体可操作的,那么【打造】这件事,需要可流程化可操作的方法论进行支持。本书相当于产品的TODOlist,做产品不再像是无头苍蝇一样,而是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做产品需要的是打造行为的执行者,而对于产品,这个人更多地便是指向产品经理及其团队。逆向看,人员和流程是打造产品的基石。一个团队,其实其本质是在培养人才与流程规范。
《启示录》,从更高的维度去看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个人看来比较合理和全面,先是人员,流程,最后才是产品!正如很多投资人投的是人、是团队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产品,其实质就是人员与流程!类似一个社会的某种体制是文明发展的基石,该体制如果符合当下社会发展情况,那么带动文明的良性发展是必然,而非当下呈现的具体景象。相反,如果体制有问题,即便表面看起来是盛世,内部也极易土崩瓦解,不过需要个导火索罢了!
个人定义产品经理的任务是通过协同各种资源,探索迭代出有价值有用户的产品。而这里的协同资源就是人与流程,而探索输出有价值产品则是产品经理的目标!
以后困惑时再常翻本书,估计会常翻常新!